企業大小事
產業缺工,政府再推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補助
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僅過去兩年,該分署已協助4228名中高齡者成功重新踏入職場,這一代的人才群體帶有穩定性、抗壓性、責任感和豐富的實務經驗等優點,對於充分發揮中高齡乃至銀髮員工的潛力,不僅對企業經營有所助益,也能同時解決因人力不足而導致的問題。
劉邦棟指出,勞動部所推行的「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辦法」主要目的在於鼓勵企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並選用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薦,連續失業超過30天的中高齡及高齡人士。對於擁有全職工作達30天的員工,政府將提供每月最高1萬5000元的津貼(部分工時每小時最高80元),此優惠最長可延續1年。
43歲的吳明中分享了他的經歷。吳明中過去在嘉義某機械廠擔任組長近30年,然而去年農曆新年前卻突然被告知不再繼續聘用。他轉向嘉義就業中心尋求協助,在就業服務員的專業諮詢和媒合下,他利用「僱用獎助措施」成功加入友善中高齡的唐聚企業公司,並擔任抽紗領班,如今已經穩定就業超過1年。
吳明中表示,由於他在年輕時曾在機械廠工作,因此對於機台操作已有一定經驗,他表示只需短短一個多禮拜的適應期,便能勝任新的工作內容。他也感謝老闆給予的信任,願意讓他獨立執行工作,現在的他感到毫無壓力。唐聚企業的老闆林永鴻表示,公司對於僱用中高齡甚至是高齡員工並不排斥,因為更重要的是責任感和敬業態度。他相信,只要員工工作態度良好,即使技術有所生疏,也能夠快速學習,並在公司中長期發展。
《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績效!Part II》一書的觀點指出,相比於徒勞地尋找員工的「動機」,「行為管理」才是更為實用且可行的管理途徑。
行為是可被觀察、可被衡量,並且可以被具體討論與改善的對象。當績效出現問題時,與其探討員工的「內在動機」,不如聚焦於分析和改善員工的「外在行為」…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113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進退與特徵概況》報告揭示了當前職場面臨的「青黃不接」困境: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因屆齡退休的比例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進與資淺員工的流動率卻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在經驗傳承與人才穩定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退休後再工作還能再加勞保嗎?一文釐清權益重點
當退休族決定重返職場時,經常會面臨一個重要的疑問:我已經領了勞保老年給付,如果再次就業,還能重新加保勞保嗎?這個問題關係到勞工的權益保障,也影響到雇主的法定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