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命令
台灣掀起「周休三日」風潮!政府回應即將公布!
近年來,歐美國家掀起了一股名為「周休三日潮」的風潮,讓台灣開始關注並反思自身的工時問題。台灣年平均總工時排行世界第四,這引起了民眾的關注與不滿。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大批民眾紛紛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出了兩項重要提案,呼籲政府採取行動。
首先,提案之一是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實行周休三日的國家。這個提案得到了超過5000人的連署支持,顯示了民眾對於休息時間的渴望和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他們希望藉由實行周休三日制度,減少工作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另一個重要提案是修改勞基法第30條,以降低每周工時。這項提案也獲得了超過5000人的連署支持,顯示了民眾對於工時長度的關切。目前,台灣的勞動基準法規定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然而,許多人指出,這樣的工時安排仍然過於繁忙,導致身心俱疲,甚至影響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政府將根據公共網路政策參與平台的程序,與提案人進行深入討論,確定提案的核心意圖,並評估可能影響的相關單位。他指出,周休三日的議題不僅涉及勞工,還包括軍公教和校園休假等領域。因此,政府將邀集相關部會共同參與討論,以達成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對於修改勞動基準法以降低工時的提案,黃維琛表示,這是勞動部的責任,但也需要考慮相關部會、工商團體和勞工團體的意見。因此,勞動部計劃邀集相關團體進行深入討論,以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和觀點,並在規定期限內做出正式回應。
這些提案的出現彰顯了台灣民眾對於工作環境和工時安排的關切,他們希望透過政府的積極回應和相應的政策調整,實現更健康、平衡的工作生活。政府的回應即將到來,期待能為台灣的勞工帶來更好的福祉。
最新文章
職場霸凌與心理健康:研究揭示不良管理增加員工憂鬱症風險
近期職場霸凌事件頻傳,董氏基金會最新引用英國研究報告指出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在不重視員工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中,全職員工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可能增加三倍。
職場霸凌的形式多樣,從言語恐嚇、揶揄嘲笑到孤立排擠,這些行為不僅造成被霸凌者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更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與日常生活品質…
主管「差別待遇」背後的組織效能
真正的公平不是形式上的均等,而是根據實質貢獻給予相應的回報。優秀的主管必須培養「大小眼」的能力,也就是要能精準評估每位成員的付出與貢獻。這種差別化的管理方式體現在三個關鍵面向:精力分配、時間投入和獎勵制度…
突破職場框架:提升自我行銷力,勇於開口談成功
根據Resume Templates的美國職場調查顯示,2025年將是職場大變動的一年,高達56%的全職勞工計劃尋找新的工作機會;面對這波職涯轉變潮,組織心理學教授暨《Likeable Badass》(中翻:討喜狠角色/暫譯)作者芙拉蓋兒Alison Fragale提出了關鍵性的職場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