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勞資雙方注意!錄取通知取消,如何避免爭議?
在求職過程中,被錄取後又被取消錄取通知的狀況,雖然不常見,但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面對這種情況,勞資雙方都需要注意相關法律規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爭議。
勞動契約的成立
勞動契約是雇主與勞工雙方,就工作內容、薪資、工作時間等事項達成共識,並為此約定義務和權利的契約。勞動契約可以採取書面或口頭形式,只要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錄取通知的取消
如果公司在發出錄取通知後,勞工尚未回覆確認,此時雙方尚未成立勞動契約。因此,如果勞工向公司請求損害賠償,原則上是無法成功的。 如果公司已送出錄取通知,並經勞工確認同意,雙方則已成立勞動契約。此時,如果雇主拒絕勞工報到,則可構成「解僱」的行為。根據勞動基準法第11條規定,雇主不得於勞動契約訂立後,任意解僱勞工。如果雇主違反規定,勞工可以向法院請求損害賠償。如何避免勞資爭議
為了避免勞資爭議,公司在發出錄取通知時,可以附加生效條款,例如:必須檢附某某必要文件、回傳到職同意書才代表錄取生效、幾月幾號之前回傳答覆是否接受……等等條件。只要超過時間公司就有拒絕的權利。 此外,公司在招募過程中也應注意以下事項:- 審慎評估求職者是否符合公司需求,避免錄取後又取消錄取通知。
- 在發出錄取通知時,注意相關法律規定,避免違反勞動基準法。
- 在錄取通知中,應明確說明錄取條件和生效方式,避免爭議。
受保護的內容: 2026年終獎金全攻略:扣稅規則、補充保費與權益保障全解析
受密碼保護的文章不會產生內容摘要。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績效!Part II》一書的觀點指出,相比於徒勞地尋找員工的「動機」,「行為管理」才是更為實用且可行的管理途徑。
行為是可被觀察、可被衡量,並且可以被具體討論與改善的對象。當績效出現問題時,與其探討員工的「內在動機」,不如聚焦於分析和改善員工的「外在行為」…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113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進退與特徵概況》報告揭示了當前職場面臨的「青黃不接」困境: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因屆齡退休的比例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進與資淺員工的流動率卻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在經驗傳承與人才穩定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