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獎懲明確!「末位淘汰」為企業帶來持續進步
在企業中,績效考核是一項定期進行的工作,透過各種制度來激勵或懲戒員工。其中,「末位淘汰」制度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與採用。這一制度的核心概念是,在績效考核中,主管必須明確區分出表現優秀與表現不佳的員工,進而根據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的獎勵或處分。透過這樣的措施,企業希望能夠有效解決一視同仁的問題,鼓勵優秀員工繼續努力,並確保工作環境的競爭力和持續進步。
然而,主管在進行績效考核時,往往避免給予差異化評分,以保護每位下屬,避免引起溝通困難,或者只是為了節省時間和避免麻煩。這種一視同仁的做法在表面上看似較為簡單,但實際上對於那些認真工作的員工卻相當不公平。
當所有員工的績效考核分數幾乎相同時,分配績效獎金通常會趨向均分分配,這將導致本來表現優秀且努力工作的員工,實際上得到的獎金與工作表現一般的同事無異。這最終可能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企業無法吸引留住表現優秀的員工,進而加劇人才流失問題。
此外,如果公司存在晉升機會,而績效考核分數被當作參考依據,當所有員工的績效分數幾乎一樣時,將使得每個人都有晉升機會。這樣反而讓主管更難做出決定。
正因為所有員工分數相近,當被選上的晉升名單不包括某人時,可能會引發員工的不滿,加速其離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推行「末位淘汰」的制度,強迫主管在績效考核時做出明確區分,將表現較好和表現較差的員工分開,賞罰分明,員工工作才有動力,企業也才能持續發展。當然,主管或許會面臨同僚間相處的問題,但這也是主管與員工之間需要承擔的差異。企業在推行「末位淘汰」制度時,應該充分考慮員工的需求和感受,並確保公正評估,以確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颱風天的勞工安全防護網:雇主通勤協助義務完整解析
隨著鳳凰颱風逼近台灣,部分縣市政府於11日宣布停班停課,再次提醒社會各界正視天然災害期間的勞工安全議題。勞動部特別強調,根據《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的明確規定,當天然災害發生時,為保障勞工的生命安全,勞工應以不出勤為原則。…
主管是離職主因之一?三大離職警訊要注意
根據蓋洛普(Gallup)在2008年針對美國超過100萬名員工進行的調查,人們離職的首要原因是糟糕的老闆或直屬主管;在自願離職的員工中,高達75%是因為他們的主管才選擇離開。這個驚人的數字凸顯出職場人際關係的品質,對組織人才留任的關鍵影響力。…
入職90天內的雙向審核:Z世代重新定義試用期
當Z世代陸續進入職場,一個顯著的變化正在發生:傳統的「試用期」概念正逐漸轉型為「互相觀察期」。這段「職場前90天」不再只是雇主單方面評估新人的階段,而是演變成勞資雙方共同評估合作可能性與文化契合度的關鍵時期。你在試用我的能力,我也在試用這間公司合不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