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留才新顯學:主管們請把「內部轉調」當一回事
趨勢一、企業應該更重視內部調動,不能全靠外部徵才
領英(LinkedIn)人資長特拉・漢森(Teuila Hanson)指出,2022年的人才留用應該把重點放在「幫助員工換跑道,不換公司。」
漢森說,以往求職者多半認為,職涯要出現轉機,非得離開舊公司,但新冠疫情帶來的缺工潮,讓企業與員工都應該重新定義「換跑道」這件事。
對企業來說,比疫情前更希望留住好人才,因為補人實在太難;對員工來說,也面對離開舊公司後,工作內容符合期待,但工作環境卻不如人意的風險。
因此,留在舊公司做內部轉調,應該成為2022年的新思維。
Uber就加入此一潮流,目前有20%的職缺,優先向企業內部徵才。內部徵才的好處在於,「新人」原本就熟悉企業文化,磨合期能縮到最短,只剩下Know-How的部分要學,而這部分靠內部培訓就能完成。
趨勢二、企業應該更重視混合工作的軟硬體升級
雖然疫情發生後,很多企業都開放員工遠距工作,但是心底還是期待員工回來辦公室上班,在強化遠距工作的軟硬體上並不積極。但LinkedIn的報告強調,傳統的到班工作制度已經過時,未來是混合工作的天下,面對新生態,企業更要主動出擊。
LinkedIn調查顯示,87%的員工希望至少有一半的工作日是遠距工作。企業若是建制良好的混合工作機制,會提升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2.6倍,願意推薦朋友加入同公司的比例也高出2.1倍。
用戶身份驗證公司Okta就運用了現有技術,瞭解員工對辦公空間的使用頻率與習慣,作為改進的基準。LinkedIn自己也朝這個方向前進,以最適合工作的辦公空間,達到混合工作下最大產能的目標:「參與,但不必到場」(In-person, Off-Site)。
因此,企業在徵選人才之前,應該先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軟硬體條件,都更適合混合工作模式。
趨勢三、企業應該重視學力,而非學歷
LinkedIn的另一份調查顯示,企業過去往往透過「偷懶」看學歷、母校,「預測」新人表現。但是2022年的企業,
該重視的是學力與專長(Skill),而不只是學歷(Diploma)
上述數據顯示,以往只看文憑決定錄取與否的作風已過氣,2022年的企業,應該重視員工具備的專長,是否符合企業長期發展目標所需,不落入名校畢業的迷思。
LinkedIn對徵才新標準的建議是,與其「要求」應徵者達到門檻,如專科以上、語言證照分數,不如清楚說明「責任」是什麼,如:需管理10人團隊。選擇後者做法的企業,在LinkedIn平台上獲得的應徵申請多了14%。
趨勢四、企業應該更重視員工體驗,先以DEI、ESG要求自己
在美國,78%的求職者更在乎企業重不重視DEI,即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與包容(Inclusion)。最新的趨勢甚至還多了個B(歸屬感,Belonging), 變成DEIB。
另外,永續經營的ESG也是重點之一,即企業是否重視環境(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與企業治理(Governance)。例如在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積極推動內部ESG文化,透過獎項鼓勵員工提出鏈結公司ESG發展的好點子,今年總計報名提案數達1,257件,較去年成長60%。
最後,LinkedIn強調,「關懷(Caring)員工」在企業決策過程中的占比應該越來越被看重。能夠讓員工感覺到被在乎的企業,才能吸引並留住人才。數據顯示,不在乎員工體驗的企業,想要離職的人數達,兩人就有一個。
最新文章
勞保、健保費率調漲,計算方式一次看懂
2023年的勞保費率有所調漲,發薪日總會被扣除一部分的勞健保費用,你知道這些被扣除的費用是怎麼計算嗎? 勞、健保費計算方式讓你一次看懂。繳交勞、健保費用上可分為2大部分:雇主支付與員工支付,詳細計算方式…
新北勞工局提醒「按時 全額 薪資單」3原則不出包
工資是勞工提供勞務的報酬,也是維持經濟生活及照顧家庭的重要憑藉,如果雇主沒有按照約定發薪日或約定數額給付工資,對勞工權益將造成重大影響。新北市勞工局提醒雇主,其實只要掌握「按時」、「全額」、「薪資單」3原則,原則上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勞工局也有「勞動檢查立即GO」、勞資爭議調解機制,可協助釐清相關爭議…
缺工加劇,企業、政府、求職者需攜手因應
疫情解封後,台灣景氣回溫,但缺工問題也日益嚴重。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自 2022 年 10 月邊境解封後至今,超過 7 成企業有徵才計畫、8 成 5 表示目前處在缺狀態;近 4 成公司坦言,人力到了異常吃緊的地步。缺工最嚴重的產業包括餐飲、旅宿、零售、製造等,這些產業以人力密集為主,在疫情期間受到衝擊,導致員工流失。此外,台灣的少子化、高齡化也加劇了缺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