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常見特別休假NG態樣!雇主勿踩雷!
勞動部表示,特別休假是勞工的法定權益,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規定,特別休假期日的排定應按照勞工意願。勞動部也提醒,年終將近,事業單位如約定以曆年制(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特別休假請休期間,因年度終結而未休畢之特別休假日數,除勞雇雙方協商遞延至次一年度實施以外,其餘日數,不論未休原因為何,雇主均應結清發給勞工工資。
實務上仍有部分雇主不清楚特別休假規定而受罰,勞動部提出與特別休假請休及折發工資有關的常見NG態樣,說明如下:
一、與特別休假請休有關的態樣:
1. 勞工工作滿一年只給特別休假7日:
實務上仍有雇主誤以為勞工工作滿半年取得之3天特別休假,可從滿一年的7天中扣除,依法勞工工作年資滿半年及滿一年之3天及7天特別休假,雇主應分別給予。例如:勞工在111年3月1日到職、112年4月1日離職,其享有的法定特別休假日數分別為滿半年的3日,以及滿1年的7日,共計10日。
2.雇主逕自排定勞工之特別休假期日:
特別休假期日應按勞工意願排定,當事業單位比照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出勤者,雇主不得於補班日當日逕自要求勞工排定特別休假;或事業單位受景氣影響而需減班休息時,也不得逕自將勞工的特別休假納入排休。
3. 未給予部分工時勞工特別休假:
受僱於適用《勞動基準法》行業之勞工,不論其約定之出勤方式及薪資給付方式為何(部分工時或全時工作、按件計酬或按時計酬),均有該法相關規定之適用,部分工時勞工如果在同一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雇主也要給予特別休假。
4. 雇主未告知勞工下一年度可休日數:
依《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第3項規定,勞工於符合特別休假條件之日起30日內,雇主應告知勞工年度內可休特別休假日數。
5. 雇主未每年定期以書面通知勞工特別休假日數:
雇主應將勞工當年特別休假期日及未休日數所發給之工資,記載於勞工工資清冊,並以書面通知勞工;書面通知之形式,得以紙本、電子資料傳輸方式為之。
二、與特別休假未休日數折發工資有關的態樣:
1. 雇主因勞工自行離職而未結算未休日數工資:
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4項規定,契約終止時,未休之特別休假日數,均應結算工資,就算勞工自行離職,雇主仍應就未休畢之日數,結算工資給勞工。
2. 年度終結未於規定期限內核發未休日數工資: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之1有明定未休日數工資發給之期限,於年度終結時,應於契約約定之工資給付日或於年度終結後30日內發給。例如:採曆年制的事業單位,如約定發薪日為次月5日,則年度終結應結算之特別休假未休日數工資,應於次年1月5日發給,或於次年1月30日前發給。
3. 特別休假未休日數工資金額計算有誤:
雇主未依《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之1所定基準計算未休日數工資數額,或僅以本薪或底薪計算,造成工資有少給之情事。
4. 未休日數工資以發放年終獎金為由拒給:
特別休假未休日數工資,與事業單位依民俗所發給之年終獎金,分屬不同事項,雇主不得宣稱年終獎金已內含未休日數工資為由,拒為給付。
5. 事先與勞工約定所有特別休假均直接折發工資:
特別休假是提供勞工休憩之機會,未休畢之日數才折發工資,所以雇主不得與勞工事先約定一律拋棄特休排定的權利,全數折發工資。
勞動部提醒,雇主如有違反相關規定,勞工可檢具相關事證,就近向當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政府勞工局(處)或社會局(處)】申訴,以維權益。
最新文章
勞保、健保費率調漲,計算方式一次看懂
2023年的勞保費率有所調漲,發薪日總會被扣除一部分的勞健保費用,你知道這些被扣除的費用是怎麼計算嗎? 勞、健保費計算方式讓你一次看懂。繳交勞、健保費用上可分為2大部分:雇主支付與員工支付,詳細計算方式…
新北勞工局提醒「按時 全額 薪資單」3原則不出包
工資是勞工提供勞務的報酬,也是維持經濟生活及照顧家庭的重要憑藉,如果雇主沒有按照約定發薪日或約定數額給付工資,對勞工權益將造成重大影響。新北市勞工局提醒雇主,其實只要掌握「按時」、「全額」、「薪資單」3原則,原則上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勞工局也有「勞動檢查立即GO」、勞資爭議調解機制,可協助釐清相關爭議…
缺工加劇,企業、政府、求職者需攜手因應
疫情解封後,台灣景氣回溫,但缺工問題也日益嚴重。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自 2022 年 10 月邊境解封後至今,超過 7 成企業有徵才計畫、8 成 5 表示目前處在缺狀態;近 4 成公司坦言,人力到了異常吃緊的地步。缺工最嚴重的產業包括餐飲、旅宿、零售、製造等,這些產業以人力密集為主,在疫情期間受到衝擊,導致員工流失。此外,台灣的少子化、高齡化也加劇了缺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