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婦女再就業,勞動部補助最高可領3.3萬,雇主也可領!
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在101年首度突破50%,達到50.19%,逐年穩定成長至111年51.61%,但仍低於OECD國家。為鼓勵因婚育因素退出勞動市場的婦女重返職場,勞動部結合經濟部、衛福部及教育部等服務資源,訂定為期3年的「婦女再就業計畫」,結合4個部會投入27億元,推動10項就業促進措施及21項具體作法,自今(112)年9月1日起上路,預計3年增加14萬名女性勞動力,3年後的女性勞參率提升到53.5%。
我國女性勞參率在25至29歲接近九成達到高峰後,往往因為婚育、照顧家庭等因素而離開職場,未再出現第二次高峰,50歲後更低於日、韓等鄰近國家。尤其我國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依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未來10年間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將減少145萬7千人,加上零工經濟或自行創業等多元就業型態發展,將使各產業出現人力缺口,因此善用女性勞動力,鼓勵女性重返職場,有助於紓緩產業缺工問題,也能促使婦女實現個人價值與成就。
為協助婚育婦女能順利重返就業,就業服務法已將因家庭因素退出勞動市場2年以上的婦女列為致力促進就業的對象,透過提供雇主每僱用1人每月1萬1千元的僱用獎助,以提高企業僱用意願;安排產業分析、求職面試技巧等就業促進課程,提供短期就業機會發給臨時工作津貼,以及連結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服裝儀容整備補助等各項措施,多管齊下協助女性朋友做好就業準備及適應;對於想創業的婦女,也提供免費創業課程及諮詢輔導,以低利創業貸款及利息補貼協助減輕資金壓力,每年約協助1萬8千名二度就業婦女重返職場。
勞動部強調「婦女再就業計畫」目的在打造友善職場、協助精進職能、深化就業服務,並運用獎勵措施增加就業意願,協助婦女排除就業障礙。在打造友善職場方面,衛生福利部提供托育及長期照顧等服務資源,推動健康職場認證,讓婦女得以安心就業,經濟部和勞動部共同推動職場工作平權,鼓勵雇主營造性別平等職場環境及提供友善家庭措施等,教育部運用多元終身學習管道,滿足不同生涯階段的學習需求,同時倡議職場友善家庭與世代融合,協助員工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引導婦女重返職場。
在精進職能方面,考量許多女性退離職場前已擁有一定專業技能,只需在原有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精進或更新原有職能即能順利就業,勞動部結合以往辦理「婦出江湖」職能精進計畫的經驗,約有7成8的婦女自主規劃並參與訓練課程後半年內能順利重回職場,因此「婦女再就業計畫」納入相關獎勵措施,對於因家庭因素退出勞動市場180天以上之婦女,鼓勵其自行規劃訓練以更新原有職能,提案計畫經審核通過,完成訓練並辦理求職登記、重回職場者,發給「自主訓練獎勵」最高3萬元,另外,深化個別化就業服務並運用「再就業獎勵」提高就業意願,最高發給3萬元,且以「工時調整獎勵」鼓勵雇主為有照顧家庭需求之婦女提供工時調整或部分工時工作,每一職缺每月發給3千元獎勵,最長12個月,以協助婦女穩定就業。
飯店業缺工解方:飛騰打造 PT 彈性週薪解決方案,搶人更留才
近年來,飯店業長期面臨人力短缺的挑戰,特別是在旅遊旺季與連續假期,臨時補足人力幾乎成為各大飯店的「必考題」。許多業者依賴兼職(PT)人員支援營運,但傳統的月薪制或固定薪資結構往往缺乏彈性,難以滿足 PT 人員「即做即領」、「短期打工也有保障」的期待…
勞工退休金自願提繳參與低 勞動部力推「複利效應」
台灣勞工退休金新制度實施近二十年來,儘管自願提繳的參與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但整體數據顯示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資料,目前選擇額外自行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人數達到129萬人,然而這個數字僅占新制勞工總數的16.85%,顯示超過八成的勞工尚未…
每天15分鐘自然療癒:史丹佛研究證實戶外活動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專家長期以來就注意到,都市生活與各種心理疾病發病率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憂鬱症、焦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等心理健康問題,在都市人口中的盛行率遠高於鄉村地區。這種現象促使研究者開始深入探討自然環境對人類心理健康的潛在療癒效果,以及如何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有效運用這些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