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特休怎麼算?週年制VS曆年制優缺點一次看懂
Image by drobotdean on Freepik
勞基法規定,勞工在同一家公司服務滿一定年資,可享有特休天數權利,但雇主可以選擇以「週年制」或「曆年制」方式給特休。兩種制度的特休天數有何不同?選擇哪種制度計算公式較簡單呢?
週年制VS曆年制:
週年制
- 特休天數計算方式:從員工「到職日」開始計算年資,當滿一定年資時(半年、1年、2年…等),就可享有法令規定的特休天數權益。
- 請休期限:從符合請領日當天到隔年年度到職日。
舉例說明
假設一位新人在2022年7月1日到職,到2022年12月31日年資滿半年,且2023年1月1日仍在職,則享有3天特休假權利,她可以從2023年1月1日開始請這3天特休,並在2023年6月30日前請畢。 接著到2023年6月30日年資滿一年,則可在2023年7月1日開始請7天特別休假,並在2024年6月30日前請畢。曆年制
- 特休天數計算方式:雇主和員工約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作為固定計算區間,再按照員工年資比例換算特休天數。
- 請休期限:從當年1月1日起到隔年12月31日止。
舉例說明
同樣假設一位新人在2022年7月1日到職,到2022年12月31日年資滿半年,因此2023年1月1日起有3天特休假;再來到2023年7月1日年資滿一年,若以週年制來看應有7天特休假,但實際計算下來只有3.5天特休【7天X6個月÷12個月】,也就是2023年7月1日起有3.5天特休。因此總加起來,新人在2023年全年間共有6.5天特別休假【3天+3.5天=6.5天】可請。 從這邊您可能會發現,採用週年制和曆年制計算的特休天數差了3.5天,這是因為曆年制的算法將少了3.5天的特休於後續遞延。優缺點:
週年制優缺點
優點:特休天數不需換算年資比例,可直接對照法規特休天數、爭議較少。 缺點:雇主、人資必須記得每位員工的到職日,個別提醒未休完特休天數。曆年制優缺點
優點:雇主為了方便管理員工休假而統一規定。 缺點:年底時必須統一按比例計算剩餘特休日,計算上較複雜,有小數點或容易算錯少給假等問題。未休完特休如何計算?
特別休假和一般請假不同,沒有休完的特休可以折現,一般請假則不行。員工主動離職或雇主因任何原因和員工終止契約時,都必須將未休完的特休天數折算薪水。而曆年制企業,則要統一回歸到週年制的方式來折算特休天數。 法令沒有特別規定雇主必須以週年制或曆年制方式給特別休假,因此雇主可以自行彈性選擇。不過,建議在員工到職時便說清楚,並盡量事先和員工協商好給假方式,避免少給特休假或薪水而違法受罰,也能免除勞資糾紛。 特休計算聽起來很複雜,勞動部有提供特別休假日數試算系統,幫您一鍵算出特休有多少:→ 特別休假日數試算系統《文章參考:2023-12-01 特休天數怎麼算?曆年制、週年制哪個好?3個QA告訴你計算方式與差別| 518職場熊報 Ching 》
環境部頒4大產業溫室氣體盤查準則,九月試啟動
環境部於8月14日正式公布針對服務業、運輸業、醫療院所及高等教育機構等四大類別的溫室氣體盤查操作準則,此舉旨在協助本年度公告「納入擴大盤查範圍的事業單位」順利執行相關盤查作業。為確保政策實施的順暢性,主管機關將陸續舉辦專業輔導說明會議,並規劃於本年度9月份正式啟動申報系統的試行填報程序。…
飛騰雲端攜手倍力資訊 打造連鎖通路碳管理數位轉型
7月11日下午,由倍力資訊主辦的《品牌綠實力 連鎖通路碳管理研討會》在眾多業界先進的關注下圓滿落幕。飛騰雲端作為重要合作夥伴,與倍力資訊共同展示了人資系統與碳管理的創新整合方案,為連鎖通路業的永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數位化解決方案。…
7/26大罷免投票注意事項 2025人事管理相關法規資訊一覽
海內外關注的大罷免案進入第三階段,中選會宣布7月26日將進行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為投票日。但公司行號、企業等需要人員於當日排班者,需要提前做好相關配套,且不能阻擋員工請假投票、行使公民權;若需要員工於投票日出勤,則須額外提供工資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