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3月失業率創24年新低 製造業就業待觀察
主計總處公布的3月失業率為3.38%,創下近24年同月新低水準,呈現國內整體就業市場維持穩定向好的態勢。然而製造業就業人口卻持續負成長,顯示該產業就業情勢的好轉力道仍待時日觀察。
造就3月失業率創新低的主因,是年後轉職潮結束,大量尋職人口陸續找到工作。隨著就業人口增加、失業人口減少,統計數據自然向好。從產業別就業人數變化觀之,服務業年增10.9萬人是最大就業大軍,其中住宿餐飲業年增3萬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年增2.9萬人,反映國內內需消費及民生相關服務業對人力的龐大需求。
受惠於出國旅遊熱絡,帶動旅遊相關產業就業人力大增,如支援服務業年增1.6萬人、出版影音資通及休閒娛樂業就業人數也表現亮眼。整體來看,服務業及內需消費市場對於就業的拉抬力道明顯。
反觀製造業的就業情勢卻不容樂觀,3月雖月增3千人,但專家分析這與季節性因素有關,與上年同月相比,製造業就業人數仍年減1.4萬人,顯示該產業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就業人力持續流失的狀況尚未獲得改善。專家認為,要等待一段時間再做判斷,目前尚難認定製造業就業已經好轉。
值得關注的是,重要就業指標“因公司業務緩縮而失業”人數已連續3個月低於10萬人,為近13年來的新低。顯示國內整體企業生產與營運穩定,無大規模工作崗位遭大量裁減的情況,就業市場維持穩健。
展望未來,根據歷年同期統計資料,4月失業率均會比3月降低0.01到0.06個百分點,就業情勢預期將持續維持穩定。不過業者仍需密切關注製造業的人力需求動態,以免製造業的就業疲軟拖累整體就業數據的樂觀表現。
總體而言,內需服務業及觀光休閒業的人力需求居高不下,成為目前就業市場的主要助力。但製造業人才流失的議題已久,仍有待政府與業者的深入因應與調整。維持製造業的競爭力和提振就業人口,不啻是當前重要的課題。就業市場雖朝向穩定發展,惟製造業就業情勢的變化,將是未來須持續觀察的重點焦點。
週休三日再掀討論:提案內容、政府回應與可行性完整解析
日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推動週休三日的提案,經過連署期間後已經成功突破5000人附議門檻,根據相關規定,勞動部必須在12月7日前給出正式回應。這項提案究竟訴求什麼?週休三日在台灣真的可行嗎?過去是否有類似的提案經驗?各界對此又抱持什麼樣的看法?…
性格決定時間效率:找出你的時間黑洞與解決方案
根據管理才能評鑑(MAP, Managerial Assessment of Proficiency)針對全球10萬筆經理人所做的最新研究報告,個人特質可以歸納為四種主要類型:分析型、直觀型、行動型、人際型。這四種不同的性格特質,各自存在著時間直覺上的盲點與陷阱…
當AI讓求職信失去價值:人才篩選機制的崩解與重建
撰寫一封針對特定職位量身打造的求職信,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研究公司背景、理解職位需求、精心組織論述表達自己的適配性。這種投入本身,就向雇主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這位求職者不僅具備相應的能力,更對這個機會展現出高度的誠意與積極度。然而,ChatGPT的出現,徹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