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勞工節話題再起 調查揭員工不滿現況
五一勞動節將至,全台近3,000名勞工走上街頭,除了訴求修法保障權益外,各項民調也再次反映勞工對薪資、福利等職場現況的不滿。
超9成勞工不滿薪資待遇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高達90.4%上班族不滿意目前的薪資待遇,為6年來新高。許多人長年薪資凍漲,有近3成人已連續5年以上未加薪。平均最長達3年10個月未獲調薪,顯示待在同一公司未必會獲得加薪。
勞工反映薪資房價雙重壓力 勞工認為,新任總統應優先解決的問題包括薪資停滯不漲(79.2%)、房價居高不下(74.1%)、物價上漲(67.4%)等。事實上,去年第4季全國房價所得比高達9.97倍,顯示薪資無法跟上房市,民眾得省吃儉用近10年才能買房。
勞工期盼加薪立法和修勞基法 因此,有逾半數勞工期盼政府立法規範獲利企業必須加薪(51.8%),並制定符合時宜的新版勞基法(46.6%)。政府雖從2024年實施最低工資法,強化相關審議機制保障基層勞工生活水準,但民眾對於改善一般勞工權益的期待更高。
軍公教升薪反差引不滿 為反映勞工訴求,五一勞動節前夕將有數千名勞工上街遊行,提出加薪、保障工作和退休權益等訴求。與此同時,軍公教約52萬人今年加薪4%,讓勞工群眾倍感羨慕,52.6%勞工表示會主動爭取加薪,但也有近半數認為無論等多久都不會開口。
上班壓力大 薪資微薄且難存錢 勞工面臨的職場壓力,包括加薪難、起薪低、工時長、升遷慢等,但口袋卻常是”揭不開鍋”。調查發現約半數勞工每月根本存不了錢,近2成更入不敷出,有存錢能力者平均月存約1.4萬元。
加班狀況普遍 企業福利參差
不過,調查也發現勞工普遍加班,月加班時數少則8小時、多則逾16小時。加班費和補休方式則視企業政策而定,部分公司形同虛設。各企業提供的福利措施參差,包含休假日數、托育設施、補助購屋利息等。
總體而言,除了薪資水平低於預期、生活成本高漲外,勞工也反映職場環境、福利、工時和升遷等多重壓力與不滿,期盼新政府多方體恤並採取具體措施改善勞工處境。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充滿變數,特別是仰賴出口的製造業,面臨嚴峻的營運挑戰。在企業力求度過難關的同時,如何確保廣大勞工的就業權益,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針對當前的產業困境,勞工團體強烈呼籲政府將現行的「減班休息」指導原則提升至法律位階,並修訂《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過去,抱病上班、咬牙苦撐的員工,常被視為具備責任感與敬業精神,甚至能換取主管的一句讚賞,彷彿贏得一枚「乖寶寶貼紙」。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與公衛意識的演變,這種被稱為「出勤主義」(Presenteeism)的職場文化,似乎正迎來觀念上的變革。…
強化就業安定與產業韌性:勞動部放寬「減班休息再充電計畫」2變革
在全球經濟與國際情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國內部分產業面臨營運挑戰,不得不協議實施「減班休息」,也就是俗稱的無薪假。為積極維護勞工的就業權益與社會安定,勞動部持續精進各項穩定措施,並宣布大幅放寬「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