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新冠病毒再次來襲:專家預警七月高峰期
疫情數據顯示持續惡化趨勢
人資與人事單位因應 COVID-19 疫情升溫,應即時調整出勤與防疫管理。國內COVID-19疫情正面臨新一波挑戰,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發布的疫情監測資料顯示,疫情已連續七週呈現上升趨勢,情況不容樂觀。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在27日的例行疫報中指出,5月18日至24日期間,全國門急診COVID-19相關就診人次達到4萬1402人次,相較前一週大幅增加113%,同時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2萬3555人次。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進一步說明,過去連續幾週的疫情增幅都超過七成;雖然部分增加可能來自民眾因疫情擔憂而主動篩檢,進而發現一些原本未被統計的隱藏病例,但主要原因仍是疫情本身的快速蔓延所致。
新變異株威脅加劇傳播風險
此次疫情快速上升的背後,新變異株NB.1.8.1扮演了關鍵角色。羅一鈞表示,這個新變異株具有極強的免疫逃脫特性,能夠有效規避人體既有的免疫防護,同時其傳播力也明顯高於先前流行的病毒株。這克能意味著即使是曾經感染過COVID-19或已接種疫苗的民眾,仍可能面臨再次感染的風險。
另一個可能的因素是,以過冬季並未出現大規模的COVID-19流行,累積了相當數量未曾接觸最新病毒株的易感人群,民眾缺乏對新變異株的免疫力,成為疫情快速傳播的重要推手,可能解釋了為何此次疫情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攀升。
疫情高峰預測上修 醫療體系面臨壓力
面對持續惡化的疫情態勢,疾管署也調整了對疫情發展的預測。原本預估疫情高峰將落在6月中下旬,單週最高就診人次約為10萬人次。然而,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分析,疫情高峰時間點已延後至6月底到7月初,高峰期的就診人次更大幅上修至15到20萬人次。
本次疫情的規模可能將超越去年同期13萬人次的高峰紀錄,預計疫情要到7月底至8月初才會逐漸脫離流行期,醫療體系將面臨長達數週的高強度壓力。
防疫措施建議:二大情況應配戴口罩
為了有效防範感染並保護自身健康,疾管署建議民眾在特定情況下主動配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針對一般民眾,有兩個重要的配戴時機需要特別注意:
進入醫療照護場所
當民眾前往醫院、診所、長期照護機構等醫療相關場所時,強烈建議配戴口罩,並積極配合各機構制定的感染控制措施,做好自我保護的同時,也能降低病毒在醫療環境裡出入傳播的風險。
在人群聚集的密閉空間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人潮眾多的室內場所或搭乘電梯時,皆建議配戴口罩,特別是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更應該提高警覺並做好個人防護。各大企業也需做好因應措施,提供員工相關防疫資源、並加強空間消毒清潔。
對於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的民眾,疾管署更是強烈建議在外出時務必配戴口罩,直到症狀緩解後的5天內都應持續配戴;同時應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活動,以免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政策立場:建議而非強制的彈性防疫
疾管署強調目前的口罩配戴建議並非強制性措施,羅一鈞指出,自去年5月19日起,醫療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的口罩佩戴規定已從強制調整為建議性質,此後便未再實施任何強制性的口罩令。
此次面對疫情上升,政府採取的仍是提醒和建議的方式,希望民眾能夠自主判斷並配合防疫措施,而非透過法規強制要求。面對即將到來的疫情高峰,全民的配合與自主防護意識將是成功度過這波疫情挑戰的關鍵因素。
《 文章參考:2025-5-27 新冠疫情連七升!估7月初高峰就診人次上看20萬 籲三情況戴口罩│Yahoo奇摩 》
七月新政策全解析:12項重大制度變革影響民眾生活
政府於7月推出12項重大制度變革,涵蓋勞工權益、交通安全、環保醫療等多個領域。亮點包括:職災慰助金提升至20萬元、不停讓行人罰款大幅調高至最高3.6萬元、地震保險理賠條件放寬、新增濱海風力預報服務、化粧品安全管理強化、軍人享優先登機禮遇、台人赴菲律賓觀光免簽14天等。這些措施展現政府持續改革創新的決心,朝向更完善人性化的治理方向發展。…
耶魯研究解析成功密碼:頂尖人士的情緒掌控術
被稱為「情緒智力」的技能,正是區分職場高手與普通員工的重要分水嶺。它不僅影響個人的工作表現,更直接關係到事業發展的高度和廣度。當我們深入探討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質時,會發現他們都具備了一項超越智商的關鍵能力:精準掌控自己的情緒狀態。…
2025年職場變革報告:AI驅動下的勞動市場新格局
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先進數據分析能力的普及,正在重新定義全球勞動市場的運作模式。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研究顯示,未來五年內全球職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調整,預計有22%的工作崗位將經歷根本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