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職場霸凌調查,83%受訪者曾遭霸凌
1111人力銀行於2023年6月14日公布「職場霸凌大揭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3%受訪者自認曾遭職場霸凌,其中最容易受到霸凌的前三大原因分別是個性內向老實、不善言詞/說話太直、被歸為不同派系人馬。調查也顯示,調查中被霸凌的上班族當時身處於傳產製造業的比率最高;規模較小的企業發生霸凌的機會較高。
67%受訪者表示遭霸凌後求職受影響
調查發現,六成七受訪者表示遭遇霸凌,會在心裡留下陰影,影響未來的求職路。其中比率最高的上班族會選擇找獨立作業的工作以免和同事互動(33.9%),也有上班族因此不想再找相同產業的工作(22.6%),其次是進入新環境適應期拉的更長(15.0%),甚至有上班族不想再進入職場選擇待業(11.3%)。
個性內向老實、不善言詞等特質易遭霸凌
在上班族心目中認為,個性內向老實(52.6%)、不善言詞/說話太直(49.4%)、被歸為不同派系人馬(46.3%)、新人菜鳥文化(37.6%),是幾個最容易受到霸凌的特質。
傳產製造業、規模較小企業霸凌率較高
調查也顯示,規模較小的企業發生霸凌的機會較高,30人以下規模占32.9%、其次是31-50人占22.7%、51-100人占13.9%。
霸凌受害者應尋求協助
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曾仲葳表示,傳產製造業則因為重視師徒制與經驗傳承,容易出現資深與資淺的菜鳥文化,再加上資深主管是從基層一步步做起,較難扭轉管理模式。且規模較小的企業往往缺乏正規的人力資源管理,在面臨霸凌行為沒有明確的政策與流程來應對,同時因為權力階層簡單,都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沒有專業的分層分工,容易出現霸凌的狀況。
遇到霸凌對於身心的傷害巨大,《勞基法》第14條中就列出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勞動契約的條件。其中與霸凌相關的包括,第二款雇主、雇主家屬、雇主代理人對於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為者、第三款契約所訂之工作,對於勞工健康有危害之虞,經通知雇主改善而無效果者、第六款雇主違反勞動契約或勞工法令,致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者。
曾仲葳建議,勞工除了尋求其他同事的支持,還可以聯合霸凌者向工會、福委會、人力資源部門投訴,同時以錄音或錄影的方式記錄霸凌者的行為作為證據。
受害者應向管理階層反應、尋求精神科協助
曾仲葳表示,霸凌受害者除了應該向管理階層反應,建議在受到霸凌後要向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尋求幫助,確保身心狀態健康,同時維持正常的社交生活,結交工作場合之外的朋友,以健康的方式擺脫霸凌的陰影。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充滿變數,特別是仰賴出口的製造業,面臨嚴峻的營運挑戰。在企業力求度過難關的同時,如何確保廣大勞工的就業權益,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針對當前的產業困境,勞工團體強烈呼籲政府將現行的「減班休息」指導原則提升至法律位階,並修訂《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過去,抱病上班、咬牙苦撐的員工,常被視為具備責任感與敬業精神,甚至能換取主管的一句讚賞,彷彿贏得一枚「乖寶寶貼紙」。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與公衛意識的演變,這種被稱為「出勤主義」(Presenteeism)的職場文化,似乎正迎來觀念上的變革。…
強化就業安定與產業韌性:勞動部放寬「減班休息再充電計畫」2變革
在全球經濟與國際情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國內部分產業面臨營運挑戰,不得不協議實施「減班休息」,也就是俗稱的無薪假。為積極維護勞工的就業權益與社會安定,勞動部持續精進各項穩定措施,並宣布大幅放寬「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