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勞動部擴大彈性育嬰假 企業卻虞人力調度受阻
育嬰假制度一直是勞工相當重視的福利措施,不僅能照顧新生兒的需求,也讓雙薪家庭得以適度分擔育兒壓力。為進一步提高育嬰假的彈性運用,勞動部今年6月將試辦全新的彈性育嬰假政策,讓勞工可依個人需求請假,最短以單日計算,試辦期間每次至少5天,申請次數上限由現行的2次增為3次。
許銘春勞動部長表示,新制的試辦對象包括公私立機構及工商團體等,目前已有63家企業及公營事業表示願意參與,涵蓋科技業、金融業等產業,以及8家公營事業單位。勞動部希望透過試辦計畫,了解未來全面實施時可能產生的窒礙難行之處。
根據勞動部統計,自2021年將最低育嬰留停天數門檻降至30天後,去年度成長幅度就相當可觀,其中女性申請人數增加11%,男性則是大幅增加61%,顯見放寬育嬰假政策確實有助勞工兼顧家庭與事業。
不過,新制一推出即引發不少反彈聲浪。工商團體代表表示,目前中小企業人力就已吃緊,若育嬰留停天數限制進一步放寬,人力調度壓力恐將加重,對企業營運將造成莫大衝擊。
專家分析也指出,政府在推動新制時,應全面考量國內約163萬家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與困境,否則一味放寬福利政策,恐讓中小企業陷入人力荒之困境,適得其反。
除延長申請次數,部分立委更進一步建議,將彈性育嬰假的計算單位從”單日”下修到”單小時”,同時也應將育嬰假適用對象的年齡限制由現行未滿3歲,提高到6歲或8歲,以因應實際需求。
對此,勞動部回應表示,雖然目前有財源考量的窘境,但長期而言,朝向進一步延長育嬰假期限及放寬適用對象的方向調整,確實是未來的政策目標。
總體而言,勞動部新制的初衷是希望賦予勞工更大的彈性照護新生兒,但與此同時,也必須平衡企業人力調度所面臨的壓力,如何將兩者權衡妥協,將是政府需要積極解決的新課題。企業則應把握機會,與政府攜手探討如何打造更友善的職場環境,方能真正達到勞資雙贏。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充滿變數,特別是仰賴出口的製造業,面臨嚴峻的營運挑戰。在企業力求度過難關的同時,如何確保廣大勞工的就業權益,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針對當前的產業困境,勞工團體強烈呼籲政府將現行的「減班休息」指導原則提升至法律位階,並修訂《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過去,抱病上班、咬牙苦撐的員工,常被視為具備責任感與敬業精神,甚至能換取主管的一句讚賞,彷彿贏得一枚「乖寶寶貼紙」。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與公衛意識的演變,這種被稱為「出勤主義」(Presenteeism)的職場文化,似乎正迎來觀念上的變革。…
強化就業安定與產業韌性:勞動部放寬「減班休息再充電計畫」2變革
在全球經濟與國際情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國內部分產業面臨營運挑戰,不得不協議實施「減班休息」,也就是俗稱的無薪假。為積極維護勞工的就業權益與社會安定,勞動部持續精進各項穩定措施,並宣布大幅放寬「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