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團隊中的低敬業度員工 如何因應不同類型?
近年企業普遍面臨員工敬業度低落的問題,導致生產力大幅下滑。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調查發現,標普500指數中型企業,最高可能因此而蒙受高達3.55億美元的損失。為有效提升團隊士氣,麥肯錫將員工區分為6種類型,並建議不同的因應之道。
應優先改變的”輕度脫離者”
研究顯示,所謂”準備離職者”雖未必績效最差,但敬業度卻是最低的。”破壞者”則常因薪資福利不滿,才會選擇”安靜離職”或散播負面情緒,破壞團隊氣氛。
不過,最應優先改變的是佔32%的”輕度脫離者”。他們的敬業度低於平均水準,但仍高於準備離職者和破壞者,因此也是最容易被提升的一群。領導者可嘗試賦權並降低微觀管理,讓他們重拾責任感和成就感。
提高”忠誠者”和”明星員工”的留任率
至於”忠誠者”和”明星員工”這兩類敬業度高於平均的員工,更應該致力於維持和提高他們的留任率。忠誠者雖績效一般,但投入度很高,最重視有意義的工作、靈活環境和團隊支持。
而明星員工不僅敬業度高、績效優異,更樂於協助團隊,但也容易因過度工作而職業倦怠。領導者應適度關注他們的工作量,研究也發現靈活的組織會讓這類員工發揮更大優勢。
薪資誘因有助專心工作
最後是”雙重工作者”,約占5%左右的員工同時打理2份以上的工作。他們通常是因薪資低或缺乏發展機會而選擇兼職。如果企業希望這類人才專注於本職工作,提高薪資和職涯發展空間或許是最佳解方。
總之,僅靠單一做法是無法全面解決團隊敬業度的問題。企業領導者應根據不同類型員工的特質,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一併強化企業文化與制度,方能真正提振團隊的向心力與生產力。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充滿變數,特別是仰賴出口的製造業,面臨嚴峻的營運挑戰。在企業力求度過難關的同時,如何確保廣大勞工的就業權益,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針對當前的產業困境,勞工團體強烈呼籲政府將現行的「減班休息」指導原則提升至法律位階,並修訂《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過去,抱病上班、咬牙苦撐的員工,常被視為具備責任感與敬業精神,甚至能換取主管的一句讚賞,彷彿贏得一枚「乖寶寶貼紙」。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與公衛意識的演變,這種被稱為「出勤主義」(Presenteeism)的職場文化,似乎正迎來觀念上的變革。…
強化就業安定與產業韌性:勞動部放寬「減班休息再充電計畫」2變革
在全球經濟與國際情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國內部分產業面臨營運挑戰,不得不協議實施「減班休息」,也就是俗稱的無薪假。為積極維護勞工的就業權益與社會安定,勞動部持續精進各項穩定措施,並宣布大幅放寬「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