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經濟復甦不減換工意願 2024年辭職潮勢蓬勃
儘管經濟學家預期2024年將是「美好居留」之年,但最新調查卻顯示,想要辭職找新工作的勞工比去年「大辭職」熱潮時期更多。這與預期員工在經濟好轉後會安分守己的想像相去甚遠。
LinkedIn和微軟於2024年2、3月對31國31,000人的調查發現,有高達46%的受訪者表示一年內想換工作,遠高於2021年40%的比例。即便薪資處於上漲趨勢,換工作的意願仍然強烈,反映高收入未能滿足員工期望。
促使員工離職的三大主因,分別是工作倦怠、缺乏學習發展機會,以及人工智慧(AI)威脅的陰霾。微軟工作趨勢指數顯示,高達68%的員工認為工作節奏和工作量存在問題,46%更感到精疲力盡。眾多員工期盼能從事新的工作內容,獲得新學習契機,卻難以如願。
此外,AI日漸成熟,威脅到部分工作被取代,員工更加重視技能學習的需求。若雇主未能提供AI技能培訓,員工離職意願將升高。專家建議,提供充足的學習培訓機會,是提升員工滿意度的關鍵作法。研究發現,重視學習發展的公司擁有較高員工留任率。
雖然美國經濟走揚,避開2023年衰退預測,民眾對職業前景更有信心,但高通膨及對現職的不滿,仍使他們對換工作抱有期待。LinkedIn發現,美國每個職缺的求職申請量較去年增加14%,顯示離職潮勢態勢蓬勃。
不過,換工作未必能如願以償。有調查顯示,2022年離職者的整體工作滿意度反而較留任者低,80%的人甚至表示後悔當初的決定。這凸顯薪資並非職場滿足的全部,員工更應審慎考量工作內容、發展機會等層面,避免重蹈”大遺憾”的覆轍。
2024年將是勞工職場地位處於優勢的一年,對雇主而言如何留才攻略至關重要,提供豐富學習發展資源或許是關鍵所在。
週休三日再掀討論:提案內容、政府回應與可行性完整解析
日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推動週休三日的提案,經過連署期間後已經成功突破5000人附議門檻,根據相關規定,勞動部必須在12月7日前給出正式回應。這項提案究竟訴求什麼?週休三日在台灣真的可行嗎?過去是否有類似的提案經驗?各界對此又抱持什麼樣的看法?…
性格決定時間效率:找出你的時間黑洞與解決方案
根據管理才能評鑑(MAP, Managerial Assessment of Proficiency)針對全球10萬筆經理人所做的最新研究報告,個人特質可以歸納為四種主要類型:分析型、直觀型、行動型、人際型。這四種不同的性格特質,各自存在著時間直覺上的盲點與陷阱…
當AI讓求職信失去價值:人才篩選機制的崩解與重建
撰寫一封針對特定職位量身打造的求職信,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研究公司背景、理解職位需求、精心組織論述表達自己的適配性。這種投入本身,就向雇主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這位求職者不僅具備相應的能力,更對這個機會展現出高度的誠意與積極度。然而,ChatGPT的出現,徹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