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最低工資調整在即 專家呼籲全面提升薪資水平
隨著第三季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即將召開,勞工薪資議題再度成為社會焦點。根據經濟指標預測,明年最低工資有望突破新台幣28,000元大關,延續過去八年的調漲趨勢。然而,人力資源專家指出,單純提高基本工資可能無法全面解決國內薪資停滯的問題,並呼籲政府採取更全面的措施來改善整體薪資結構。
回顧過去八年,台灣基本工資已從20,008元逐步調升至今年的27,470元。今年經濟成長率和物價上漲率分別預計達到3%和2%以上,加上這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首次審議,外界普遍預期明年最低工資將持續上調。
然而,104人力銀行的數據顯示,儘管2024年整體平均月薪達到4.7萬元,年增5.4%創下十年新高,但薪資分配呈現明顯的不均衡狀態。在63個產業中,有多達40個產業的月薪低於整體平均,占比達三分之二。最高薪與最低薪產業之間的薪資差距更高達57%,凸顯出當前就業市場「高薪者少、低薪者多」的金字塔結構。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進一步分析指出,經濟成長的紅利主要集中在科技業和金融業等少數領域。雖然肯定政府調漲基本工資的用意,但對於薪資略高於基本工資卻長期停滯的「小資族」而言,這樣的政策效果有限。這些工作者不僅面臨薪資停滯的困境,還要承受物價上漲帶來的雙重壓力。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曾仲葳建議政府應採取更為積極的措施。她呼籲立法規範獲利企業必須將年度盈餘的一定比例用於員工加薪,以此推動整體薪資水平的提升。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緩解薪資停滯的問題,還能培養企業重視員工福利的文化,使「薪資逐年調升」成為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
專家們一致認為,要真正改善台灣的薪資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除了定期調整基本工資外,還應該考慮制定更全面的薪資政策,包括鼓勵企業提高整體薪資水平、改善勞動條件、增加職業培訓機會等。同時,也需要努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吸引高附加值產業投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薪資結構。
以人為核心的領導變革:重新定義企業價值與人才管理
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以「以人才為本、領導致勝:領導者必備的人才戰略思維」為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洞察,特別針對Z世代崇尚聰明工作的特質,深度剖析當代企業人才吸引策略的根本性變革。「關鍵人才的招募與留任」已躍居為僅次於生產力提升的第二大經營挑戰…
從救火隊長到團隊領航者:新手主管的角色轉換之路
台灣勞工退休金新制度實施近二十年來,儘管自願提繳的參與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但整體數據顯示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資料,目前選擇額外自行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人數達到129萬人,然而這個數字僅占新制勞工總數的16.85%,顯示超過八成的勞工尚未…
政府推動職安法重大修正:建構更安全友善的勞動環境
為進一步保障勞工的工作安全與身心健康,行政院會於本月28日正式通過勞動部所提出的職業安全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這項重要法案即將送交立法院進行審議。此次修法涵蓋23個條文的調整,堪稱自102年該法全文修正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次修訂。
這次修法的核心目標在於降低各類職業災害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