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規章
人資主管注意:招募過程中的法律陷阱與應對之道
近期,一則咖啡廳面試爭議引發社會關注,凸顯了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可能觸犯的法律問題。專家提醒,雇主在面試求職者時須謹慎,以避免違反相關法規,面臨高額罰款。
根據《就業服務法》和《性別工作平等法》,雇主在招聘過程中不得因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狀況、容貌、身心障礙等因素歧視求職者。這意味著,面試官不應詢問求職者的婚姻狀態、星座、性傾向等敏感信息。即使求職者主動提供這些信息,面試官也應避免深入討論,以防日後被指控歧視。
此外,雇主不得要求求職者提供與工作無直接關聯的隱私資料。這包括個人信用紀錄、犯罪紀錄、病歷資料等。近來流行的MBTI測驗結果也可能被視為心理資訊,屬於隱私範疇。值得注意的是,除非特定職位(如金融業、保全、教育業等)有法規要求,否則雇主不應要求提供良民證。違反這些規定可能導致6萬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
在招聘廣告方面,《就業服務法》要求雇主不得發布不實廣告。這包括使用知名母公司名義招聘子公司職位,或在廣告中誤導職位性質。違者可能面臨30萬至150萬元的罰款。
另一個常見的違法行為是”公司選好人,再交給派遣公司簽約”。《勞動基準法》明確禁止公司在派遣單位與勞工簽約前面試該勞工。違反此規定不僅會面臨9萬至45萬元的罰款,還可能被要求直接與員工建立勞動契約關係。
面對這些法律限制,雇主該如何有效面試?專家建議,雇主應確保面試問題與職務需求直接相關。若發現求職者在重要事項上欺騙,導致錯誤聘用並造成損失,雇主可依《勞動基準法》立即終止勞動契約。
專家強調,了解並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對企業至關重要。雇主和人力資源部門應仔細審視公司的招聘流程,確保合法合規。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不僅能保護公司利益,也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吸引優秀人才。
此外,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企業的法律宣導和指導,幫助企業建立合規的招聘制度。同時,求職者也應了解自己的權益,在面對不當或違法的面試問題時,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並適時尋求法律援助。
隨著社會對平等就業機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相關法律法規可能會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企業應保持警惕,及時更新招聘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法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護勞工權益的同時,也確保企業的合法權益,實現雇主與員工的雙贏局面。
最新文章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
2025綜所稅解析:免稅門檻提高、五大稅制調整
隨著2025年報稅季即將來臨,財政部針對綜合所得稅實施多項新制,包含免稅門檻調高、扣除額度調整、報稅時間延長等重要變革,這些稅制調整將為不同家庭組成的納稅人帶來實質減稅效益。…
上市櫃公司提升員工健康管理 納入公司治理評鑑
健保署近日提出修改「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的草案,其中關於醫事人員薪資門檻的規定引發醫界強烈關注。在台灣邁向健康永續發展的國家願景下,企業對員工健康福祉的重視程度將成為評價公司治理品質的重要指標。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宣布,上市櫃公司若能在公司網站及股東會年報中,揭露防治肥胖及三高等員工健康相關措施及其實施成效,將可獲得公司治理評鑑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