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法令規章

人資主管注意:招募過程中的法律陷阱與應對之道

2024/07/05

分享:

飛騰雙週報_人資主管注意:招募過程中的法律陷阱與應對之道

近期,一則咖啡廳面試爭議引發社會關注,凸顯了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可能觸犯的法律問題。專家提醒,雇主在面試求職者時須謹慎,以避免違反相關法規,面臨高額罰款。

根據《就業服務法》和《性別工作平等法》,雇主在招聘過程中不得因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狀況、容貌、身心障礙等因素歧視求職者。這意味著,面試官不應詢問求職者的婚姻狀態、星座、性傾向等敏感信息。即使求職者主動提供這些信息,面試官也應避免深入討論,以防日後被指控歧視。

此外,雇主不得要求求職者提供與工作無直接關聯的隱私資料。這包括個人信用紀錄、犯罪紀錄、病歷資料等。近來流行的MBTI測驗結果也可能被視為心理資訊,屬於隱私範疇。值得注意的是,除非特定職位(如金融業、保全、教育業等)有法規要求,否則雇主不應要求提供良民證。違反這些規定可能導致6萬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

在招聘廣告方面,《就業服務法》要求雇主不得發布不實廣告。這包括使用知名母公司名義招聘子公司職位,或在廣告中誤導職位性質。違者可能面臨30萬至150萬元的罰款。

另一個常見的違法行為是”公司選好人,再交給派遣公司簽約”。《勞動基準法》明確禁止公司在派遣單位與勞工簽約前面試該勞工。違反此規定不僅會面臨9萬至45萬元的罰款,還可能被要求直接與員工建立勞動契約關係。

面對這些法律限制,雇主該如何有效面試?專家建議,雇主應確保面試問題與職務需求直接相關。若發現求職者在重要事項上欺騙,導致錯誤聘用並造成損失,雇主可依《勞動基準法》立即終止勞動契約。
專家強調,了解並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對企業至關重要。雇主和人力資源部門應仔細審視公司的招聘流程,確保合法合規。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不僅能保護公司利益,也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吸引優秀人才。

此外,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企業的法律宣導和指導,幫助企業建立合規的招聘制度。同時,求職者也應了解自己的權益,在面對不當或違法的面試問題時,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並適時尋求法律援助。

隨著社會對平等就業機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相關法律法規可能會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企業應保持警惕,及時更新招聘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法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護勞工權益的同時,也確保企業的合法權益,實現雇主與員工的雙贏局面。

《 文章參考:2024-06-15  必看!面試時不該問的「敏感問題」有哪些?問出口恐觸法 │ 商周 》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充滿變數,特別是仰賴出口的製造業,面臨嚴峻的營運挑戰。在企業力求度過難關的同時,如何確保廣大勞工的就業權益,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針對當前的產業困境,勞工團體強烈呼籲政府將現行的「減班休息」指導原則提升至法律位階,並修訂《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過去,抱病上班、咬牙苦撐的員工,常被視為具備責任感與敬業精神,甚至能換取主管的一句讚賞,彷彿贏得一枚「乖寶寶貼紙」。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與公衛意識的演變,這種被稱為「出勤主義」(Presenteeism)的職場文化,似乎正迎來觀念上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