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台灣薪資透明化挑戰:法律與社會氛圍的雙重考驗
隨著全球各國逐步推動薪資透明化政策,台灣的薪資保密文化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歐盟將於2026年全面實施《薪資透明指令》,要求27個會員國立法,強制250人以上的企業提供員工同等職位的薪資資訊,並禁止雇主詢問求職者過往薪資。此舉旨在縮短性別薪酬差距,引發全球關注。然而,台灣的多數企業仍採取薪資保密條款,專家認為,若台灣立法推動薪資透明,企業可能會通過拆分員工到子公司來規避法律,真正解決之道還在於改變社會氛圍。
全球薪資透明化趨勢
在推動薪資透明化的國家中,美國、德國、冰島等早已通過類似法律。歐盟的《薪資透明指令》將進一步要求會員國立法,強制大企業公開薪資資訊,並禁止詢問求職者過往薪資記錄。這些措施旨在促進性別薪酬平等,確保所有員工能夠公平地獲得相應的薪酬。
台灣的薪資保密文化
反觀台灣,薪資透明化仍屬敏感話題。許多企業要求員工簽署「薪資保密條款」,即便沒有這類條款,員工也常因擔心懲處而避談薪資。這種保密文化導致薪酬不透明,可能進一步加劇性別薪酬差距和其他薪酬不平等現象。
社會對薪資透明的重視
近年來,台灣工作者逐漸重視薪資透明。在PTT、Dcard等社群平台上,求職者經常詢問特定職缺的薪資,而在職者也自發製作薪資分享表格,試圖提升薪資透明度。然而,這些努力的成效仍有限。去年,勞動部在《台灣勞工季刊》中探討了薪資透明化趨勢,顯示政府似乎有意研擬相關法規。
專家觀點:立法與社會氛圍的平衡
匿名薪資分享平台《比薪水》執行長陳致宏表示,薪資透明不僅能促進性別平等,更賦予勞工選擇權。他指出,當勞工知道自己的真實身價,就能選擇更好的公司和職位,進而提升台灣整體薪資水平。然而,陳致宏對於台灣是否需要立法持保留態度。他認為,「法律是僵化的。假如要立法,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若照搬歐盟的法規,企業反而可以將員工拆分至多間子公司,以逃避法律。」因此,他強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人的觀念,培養開放的社會氛圍和價值觀,才能真正實現薪資透明。
薪資透明化在全球範圍內已成為趨勢,但在台灣推動這一改革仍需面對諸多挑戰。除了法律制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改變社會對薪資透明的觀念,營造開放和公平的職場文化。政府、企業和勞工應共同努力,推動薪資透明化,確保每一位勞工都能享有公平的薪酬待遇,從而提升整體經濟水平和社會福祉。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績效!Part II》一書的觀點指出,相比於徒勞地尋找員工的「動機」,「行為管理」才是更為實用且可行的管理途徑。
行為是可被觀察、可被衡量,並且可以被具體討論與改善的對象。當績效出現問題時,與其探討員工的「內在動機」,不如聚焦於分析和改善員工的「外在行為」…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113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進退與特徵概況》報告揭示了當前職場面臨的「青黃不接」困境: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因屆齡退休的比例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進與資淺員工的流動率卻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在經驗傳承與人才穩定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退休後再工作還能再加勞保嗎?一文釐清權益重點
當退休族決定重返職場時,經常會面臨一個重要的疑問:我已經領了勞保老年給付,如果再次就業,還能重新加保勞保嗎?這個問題關係到勞工的權益保障,也影響到雇主的法定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