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團隊評估與員工輔導:提升組織效能的關鍵策略

2024/08/16

分享:

飛騰雙週報_團隊評估與員工輔導:提升組織效能的關鍵策略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定期進行團隊評估和適時處理表現不佳的員工,是提升組織效能的關鍵策略。企業探討如何有效進行團隊評估,以及在面對表現不佳的員工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

系統化的團隊評估流程

為了避免拖延處理表現不佳員工的問題,導致情況惡化,建議每年至少進行兩次系統化的團隊評估。這個過程包括四個關鍵步驟:

客觀分級:

使用A、B、C等級對團隊成員進行評估。

  • A級:有九成機率達到前10%的頂尖表現。
  • B級:有潛力成為A級,或現有職位不需要A級人才。
  • C級:經常不符合期望或在關鍵領域表現不佳。

評估時要盡量客觀,避免因人際關係而影響判斷。

直覺評估:

想像B級或C級員工辭職的情景。評估自己的情感反應:是鬆了一口氣,還是感到失落?

未來展望:

描繪三年後的組織圖。評估每位員工在未來願景中的角色。

價值衡量:

思考是否願意以現有薪資的125%重新聘用每位員工。

這個評估過程不僅有助於識別需要培養的人才,也能發現需要輔導的員工。

輔導還是請他走?

面對表現不佳的員工,關鍵在於判斷他們是否有改進的潛力。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做出決定:

明確定義期望的行為改變:

不要籠統地要求「大幅提升」,而要具體列出期望的行為變化。

區分問題類型:

  • 知識類:如不了解最新法規。
  • 技能類:如財務建模能力不足。
  • 特質類:如無法與他人合作。

知識和技能通常可以通過培訓改善,但特質類問題較難改變。

評估員工的改進意願:

  • 是否承認並為問題負責?
  • 是否主動提出解決方案?
  • 是否表現出真誠的悔改之意?
  • 是否願意為解決問題做出妥協?
  • 其基本價值觀是否與組織一致?

 

深入溝通:

與員工進行開放式對話,仔細聆聽他們的想法。這個階段的目的是收集資訊,而非說服或輔導。

區分單一事件與行為模式:

評估問題行為是否為一次性事件,還是反映了固有的行為模式。如果是單一事件,可能更適合給予協助而非懲罰。

實施策略

基於以上評估,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對於有潛力改進的員工:

  • 制定具體的改進計劃。
  • 提供必要的培訓和資源。
  • 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
  • 定期跟進和評估進展。

 

對於難以改進的員工:

考慮調整其職位或職責。
如果無法調整,可能需要考慮終止雇傭關係。

建立持續性的績效管理系統:

定期進行反饋和評估。
鼓勵員工自我反思和改進。

培養開放和透明的組織文化:

鼓勵坦誠的溝通。
營造支持性的工作環境,使員工願意承認錯誤並尋求幫助。

 

有效的團隊評估和員工輔導是組織成功的關鍵。通過系統化的評估流程,管理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對於表現不佳的員工,重要的是要區分是否有改進的潛力和意願。通過客觀評估和深入溝通,管理者可以做出最有利於組織和個人的決定。記住,目標不僅是解決當前的問題,更是要建立一個能持續提升效能的組織文化。

《 文章參考:2024-08-08  進行團隊評估的 4 步驟:如何評估員工表現不佳?這時該輔導還是請他走? │ 經理人 》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績效!Part II》一書的觀點指出,相比於徒勞地尋找員工的「動機」,「行為管理」才是更為實用且可行的管理途徑。
行為是可被觀察、可被衡量,並且可以被具體討論與改善的對象。當績效出現問題時,與其探討員工的「內在動機」,不如聚焦於分析和改善員工的「外在行為」…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113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進退與特徵概況》報告揭示了當前職場面臨的「青黃不接」困境: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因屆齡退休的比例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進與資淺員工的流動率卻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在經驗傳承與人才穩定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