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突破傳統:重新定義有效的面試策略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選才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許多主管在面試過程中常常陷入一些常見的誤區,導致「看錯人」的情況屢屢發生。如何提出更有效的評估方法,幫助企業在選才過程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以下從三個主要的面試陷阱進行探討。
1. 不要過分關注求職者的「動機」
傳統的面試常常會詢問求職者為什麼想加入公司,試圖衡量他們的工作熱忱。然而,這種做法存在明顯的缺陷。首先,聰明的應徵者很容易編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答案,而這些答案往往與他們的真實想法相去甚遠。其次,即使一個人對工作充滿熱情,如果缺乏必要的能力,最終也難以為公司創造價值。
更有效的方法是關注求職者的能力和潛力。面試官可以詢問應徵者對未來的規劃,並評估這些規劃是否與公司的發展方向相契合。例如,可以問:「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什麼樣的期待?」這樣的問題不僅能了解求職者的長期目標,還能評估他們的思考方式和規劃能力。
2. 重新定義「文化契合度」
很多公司強調要找「符合企業文化」的人,但這個概念常常被誤解和濫用。表面的企業文化,如「坦誠相對」或「團隊融洽」,雖然重要,但並不足以作為選才的主要標準。事實上,真正的企業文化體現在公司的核心運作機制中。
評估文化契合度時,應該關注兩個關鍵指標:考核制度和授權制度。考核制度反映了公司如何評價員工的貢獻,包括工作表現的評估標準和薪資結構。例如,一個注重團隊協作的公司可能更看重員工的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而一個強調個人業績的公司則可能更重視個人的銷售成果。
授權制度則體現了公司的決策方式。高度集中的決策模式可能提高效率但減少多元觀點;而分權的模式雖可能降低決策速度,但有助於全面考慮問題。了解這些核心機制,才能真正評估求職者是否適合公司的文化。
3. 避免主觀評判「個性」
在面試中評估求職者的個性是一個極其主觀且容易出錯的過程。不同的面試官可能對同一個人的個性有完全不同的解讀,這種差異可能源於個人經驗、偏見或者對某些行為特徵的不同理解。
例如,一個人可能被描述為「有進取心」,但這種描述可能基於不同的觀察:有人可能認為這體現在求職者的職業規劃中,有人可能從他們處理困難的方式中得出這個結論,而另一些人則可能從求職者的談吐中感受到這一點。這種主觀性使得基於個性的評判在組織層面的招聘中變得不可靠。
相反,面試官應該專注於評估可以客觀衡量的能力和行為特徵。例如,可以設計一些情境題或案例分析,觀察求職者如何思考問題、如何制定解決方案。這種方法不僅能更準確地評估求職者的實際能力,還能預測他們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的表現。
有效的面試不應該局限於評估求職者的動機、籠統的文化契合度或主觀的個性判斷。相反,應該關注:
- 求職者的能力和潛力是否匹配職位需求
- 他們的工作方式是否適應公司的核心運作機制
- 他們在面對具體問題時展現出的思維方式和解決能力
通過這種方法,企業可以大大提高選才的準確性,降低「看錯人」的風險。同時,這也為求職者提供了一個更公平、更有意義的評估過程,有助於雙方建立更好的理解和期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中,改進面試策略不僅是必要的,更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最新文章
專業雲端人資系統選購指南:中小企業的明智之選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雲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已成為企業實現「選、用、育、留」人才管理目標的關鍵工具。對於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而言,選擇合適的雲端人資系統不僅能提升營運效率,更能因應組織擴編需求。
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系統選擇,人資主管如何做出明智決策?…
ESG + HRM,一站式永續解決方案! 飛騰雲端助攻上市櫃企業最快2小時完成永續報告書
在全球永續浪潮席捲下,ESG已從「選項」變成企業經營的「標準配備」。不只是外部投資人與供應鏈夥伴在看,政府政策也正逐步推進ESG揭露的法制化。自2024年起,臺灣所有上市櫃公司須依金管會規範定期繳交永續報告書,完整揭露企業在ESG三大面向的策略與實踐成果…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