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僥倖心態作祟:台灣企業違反勞基法案例居高不下
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自1984年8月1日施行以來,已經走過40個年頭。這部法律旨在為台灣勞工設定最低勞動條件標準,保障勞工權益。然而,根據勞動部的統計數據,每年仍有高達7000至8000件雇主違法案例,其中約有2000至3000件與勞工工資和工時相關。這一持續高企的違法率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複雜多樣,涉及法規認知、企業規模、經濟壓力以及文化因素等多個層面。專家和勞工團體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首先,法規認知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在中小企業中更為明顯。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指出,雖然大多數勞工都知道有勞基法的存在,但許多雇主,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老闆,對法規並不熟悉。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陳淑綸補充說,勞基法中有許多精細的規定,在實際調解過程中,經常發現中小企業主對勞動法令知之甚少。
其次,企業規模的差異也導致了不同的違法原因。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除了法規認知不足外,缺乏專業人力資源管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許多中小企業沒有專門的人力資源部門來協助落實勞動法規。相比之下,一些大型企業雖然了解法規,但出於利益考量,仍然選擇違法。陳淑綸表示,一些大企業認為違法獲得的利益遠大於被罰款的成本,因此寧願冒險也不願遵守法規。
第三,雇主的僥倖心態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邱駿彥指出,由於台灣勞動檢查人力不足,許多雇主認為即使違法也不一定會被查到,即便被查到也只是繳納罰款而已。這種心態導致一些雇主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不遵守法規。
此外,社會文化因素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戴國榮提到,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企業主的法遵率偏低,許多雇主對社會企業責任的概念認知不足,甚至將給予勞工薪資視為一種恩惠。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需要通過長期的教育和文化改變來扭轉。
面對這些挑戰,專家們提出了幾點建議:
- 加強法規宣導:政府應該採取更有效的方式來宣傳勞動法令,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的需求。
- 提供支持機制:陳淑綸建議可以參考日本的勞務士制度,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勞動法令諮詢服務。
- 推動勞動教育:戴國榮強調將勞動教育納入正式學程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的勞資雙方對勞動權益的認知和尊重。
- 強化工會監督:鼓勵工會的成立和發展,通過勞資對話機制來保障勞工權益。
- 提高違法成本:邱駿彥建議可以考慮提高違法罰款,使雇主不敢輕易違法。
- 改變企業文化:鼓勵企業不僅要遵守勞基法,還要提供優於法定標準的勞動條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隨著新一代勞動者更加重視工作生活平衡和勞動權益,雇主也需要調整心態,將勞基法視為最低標準而非上限。只有勞資雙方共同努力,加上政府有效的監管和支持,才能真正改善台灣的勞動環境,降低違法案例的發生率。這不僅關係到個別勞工的權益,更是提升整個社會公平正義和經濟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最新文章
專業雲端人資系統選購指南:中小企業的明智之選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雲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已成為企業實現「選、用、育、留」人才管理目標的關鍵工具。對於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而言,選擇合適的雲端人資系統不僅能提升營運效率,更能因應組織擴編需求。
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系統選擇,人資主管如何做出明智決策?…
ESG + HRM,一站式永續解決方案! 飛騰雲端助攻上市櫃企業最快2小時完成永續報告書
在全球永續浪潮席捲下,ESG已從「選項」變成企業經營的「標準配備」。不只是外部投資人與供應鏈夥伴在看,政府政策也正逐步推進ESG揭露的法制化。自2024年起,臺灣所有上市櫃公司須依金管會規範定期繳交永續報告書,完整揭露企業在ESG三大面向的策略與實踐成果…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