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台灣低薪問題 年齡分布呈M型化現象

2025/05/29

分享:

合作靠互惠

低薪勞工規模龐大 近三成受薪階層陷困境 

台灣薪資架構存在問題,根據勞動部最新發布的勞退工資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勞動市場的低薪問題依然嚴峻,目前全國有高達214.7萬名勞工的勞退平均薪資低於28,800元,這個數字幾乎等同於現行最低工資標準28,590元。 

這群低薪勞工占全體勞動人口的比例達到28.02%,意味著每10名勞工中就有近3人面臨低薪困境,凸顯台灣薪資結構的失衡。 

這項統計數據反映出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薪資成長停滯的現象,更揭露了勞動市場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當超過四分之一的勞工收入僅能維持在最低工資水準附近時,不僅影響個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質,也對整體消費能力和經濟動能造成負面衝擊。 

年齡分布呈現M型化趨勢 青年與高齡族群首當其衝 

深入分析低薪勞工的年齡分布,可以看現明顯的M型化現象。不是薪資的M型化,而是低薪狀況的年齡分布M型化。 

2024歲的年輕勞工群體中,有高達52.98%的人勞退工資低於28,800元,這個比例超過半數,顯示剛進入職場的青年面臨嚴重的低薪挑戰隨著年齡增長到2529歲,這個比例雖然下降至27.26%,但仍有超過52.8萬名青年勞工僅能領取最低工資或更低的薪資。 

另外,在勞動人口的另一端,65歲以上的高齡勞工群體中,低薪比例再次攀升至54.48%,與年輕族群形成對稱的高比例分布。 

這種年齡分布的M型化現象反映了台灣勞動市場的特殊結構:年輕人因缺乏工作經驗而薪資偏低,而高齡勞工則可能因為體力或技能限制,只能從事相對低薪的工作。 

相對而言,中壯年勞工的薪資表現明顯較佳:勞動部數據顯示,4549歲以及5054歲這兩個年齡段的勞工,平均勞退工資可達5.2萬元以上,而工資低於28,800元的比例僅約22%23% 

這說明了,隨著工作經驗累積和職涯發展,中年勞工的薪資水準相對穩定且較高。 

服務業成低薪重災區 傳統產業薪資差距顯著 

從產業別角度觀察,服務業明顯成為低薪問題的重災區。相較於工業領域的23%而言,服務業約有30%的勞工陷入低薪困境,低薪比例明顯偏高。 

這種現象與台灣經濟結構轉型密切相關,隨著製造業外移和服務業興起,許多服務業工作雖然創造了就業機會,但薪資水準卻未能同步提升。 

具體來看,住宿及餐飲業的情況最為嚴峻,有近54%的勞工勞退工資不到28,800元;支援服務業緊隨其後,低薪勞工占比達44.07%,而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也有43.23%的勞工面臨低薪困境。 

這些數據說明了服務業內部的薪資結構問題。餐飲業由於工作門檻相對較低,且多採用時薪制或彈性工時,導致整體薪資水準偏低。支援服務業包含清潔、保全等基礎服務工作,這些職務雖然社會需求量大,但因技術含量相對較低,薪資水準也受到限制。 

相對而言,高科技和金融業的薪資表現則相對強勁。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低薪勞工占比僅4.31%,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為8.24%,金融及保險業則為9.45%。這些產業的共同特點是技術門檻較高、專業性較強,因此能夠提供相對較高的薪資水準。 

企業規模決定薪資水準 大小企業差距懸殊 

企業規模與薪資水準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這種現象在台灣勞動市場中表現得格外明顯。根據統計數據,員工人數達千人以上的大型企業,其平均勞退工資達到62,598元,而員工人數在9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平均勞退工資僅有33,054元,兩者相差近一倍,薪資差距相當懸殊。 

這種規模效應的產生有其深層原因。大型企業通常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獲利能力,能夠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資條件來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同時,大企業往往擁有完善的人力資源制度和職涯發展路徑,員工的薪資成長空間相對較大。此外,大型企業多從事高附加價值的業務,對員工的技能要求較高,相應的薪資回報也較豐厚。 

相對地,中小、微型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更加嚴峻;這些企業通常資本規模有限,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在薪資支付能力上受到較大限制。加上小微企業多從事勞力密集型或傳統服務業務,利潤空間相對較小,難以提供高薪吸引人才。 

政策思維與未來展望 

面對如此嚴重的低薪問題和結構性差異,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採取更積極的因應措施。 

對於年輕勞工的低薪問題,可透過加強職業訓練、提升技能水準,以及鼓勵企業提供實習和培訓機會來改善。針對高齡勞工族群,則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銀髮就業支持體系,協助他們發揮經驗優勢。 

在產業層面,政府應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協助傳統服務業提升附加價值,同時加強對微型企業的輔導和支持,提升其經營效率和獲利能力。唯有透過多管齊下的政策措施,才能逐步改善台灣的低薪問題,實現更公平合理的薪資分配。 

《 文章參考:2025-5-25  低薪族年齡M型化 服務業、小微企業占比高│ 自由財經 》

打卡超時就算加班?人資主管必知的「出勤推定」防範策略

打卡超時就算加班?人資主管必知的「出勤推定」防範策略

勞動事件法第38條的核心在於「出勤紀錄推定」機制。根據此法條,只要勞工能提出打卡紀錄證明超時工作,法院就會直接推定這是經過雇主同意的加班行為。這個推定的威力在於,它將原本由勞工承擔的舉證責任轉移到雇主身上。換句話說,企業必須提出充分證據證明那些超時並非工作時間…

職場智慧:適時拒絕是優秀員工的必修課

職場智慧:適時拒絕是優秀員工的必修課

優秀的員工會成為主管眼中的首選人才,每當有重要專案或緊急任務需要處理時,主管總是會第一個想到那些表現出色、執行力強的同事。這種信任看似是對能力的肯定,卻也可能成為職涯發展的雙面刃。當工作任務如雪花般飛來,優秀員工常常發現自己陷入了工作量超載的困境。…

主管是否該直言下屬績效不足?張忠謀談「坦誠回饋」精神

主管是否該直言下屬績效不足?張忠謀談「坦誠回饋」精神

張忠謀在談論企業管理時首先強調,考績制度原本是為了達到激勵員工與塑造人才而設計的管理工具,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少有企業能夠成功運用這套制度達到預期效果。這種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多數企業將重點放在考績評分的技術層面,卻忽略了更為重要的「人才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