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英國Z世代就業困境:經濟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雙重挑戰

2024/11/20

分享:

Z世代好孩子症候群

根據英國王子信託基金與NatWest青年指數調查,英國年輕一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挑戰,不僅要應對高昂的生活成本,更要克服心理健康問題的考驗。

一、經濟壓力影響就業選擇
– 10%的16-25歲年輕人因無法負擔基本開支而放棄工作機會,主要困難包括通勤費、治裝費及租金等生活成本;而有5%年輕人因交通費用問題而缺勤,低收入家庭比例更高達9%,顯示英國的民生用度花費高昂,令許多剛起步進社會的年輕人難以負擔。

二、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
1. 整體現況:高達40%的Z世代承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有33%的年輕人擔心心理狀況影響職業發展。畢竟當代職業分化越來越細、對專業度要求越來越高,心理健康的惡化可能會大幅度影響到一些較精密的心智活動。

2. 具體影響:20%的人表明自己曾因心理問題缺勤,有12%因壓力無法參加面試、18%因心理負擔無法積極求職;而低收入家庭中,每十人就有一人因心理健康問題辭職。

三、工作效率受影響
大多數年輕員工每週約有一天處於「心不在焉」狀態,一年下來平均有高達約50天工作效率顯著降低。

四、正面期待與需求
統計上,經濟較困難的家庭雖然容易讓小孩成年後出現較多心理問題,也較難應徵更好、更適任、更高薪的工作,但總體而言並非一無是處或不求上進,年輕人對未來、對職場、對人生還是抱持正面的期待。

1. 對工作的積極態度:
高達68%的英國年輕人認為好的工作能為自身帶來正面影響,並且相信工作有助於經濟穩定與心理健康,對生活與生命有正向的意義。

2. 企業支持需求:
近三分之一年輕人希望獲得職場培訓,也需要履歷撰寫、面試技巧等實用技能指導,更渴望獲得特定職場技能培訓。畢竟社會與工作需求變動快速,職場上需要的即戰力及軟實力,很難從校園中直接獲得,而需要企業培訓協助。

此份調查提供的改善建議:
1. 政府層面應該制定相關政策緩解年輕人求職可能遇到的經濟壓力,並提供就業支持計劃,讓人才不再因為家庭資源匱乏而無法發揮所長。

2. 企業層面可以提供彈性工作安排,建立心理健康輔導機制,以及強化職場技能培訓。一方面發揮社會責任,一方面也能更有效率的培養所需要的人才,並留住人才、降低流動率所造成的內部成本消耗。

結論:
英國Z世代的就業困境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透過多方合作,既要解決實際的經濟壓力,也要重視心理健康支持,才能協助年輕人順利進入職場,發揮所長。其實這對台灣而言也會是一個需要警戒的現象,心理問題並不是當代才會發生,雖然台灣的就業環境相對友善、資源也相對充裕,但對於心理層面的照顧及資源挹注,也是未來政府及企業需要重視的環節。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11-07  調查:40% 年輕人有心理健康問題!好不容易錄取,可能因3成本無奈放棄 │ 經理人 》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充滿變數,特別是仰賴出口的製造業,面臨嚴峻的營運挑戰。在企業力求度過難關的同時,如何確保廣大勞工的就業權益,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針對當前的產業困境,勞工團體強烈呼籲政府將現行的「減班休息」指導原則提升至法律位階,並修訂《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過去,抱病上班、咬牙苦撐的員工,常被視為具備責任感與敬業精神,甚至能換取主管的一句讚賞,彷彿贏得一枚「乖寶寶貼紙」。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與公衛意識的演變,這種被稱為「出勤主義」(Presenteeism)的職場文化,似乎正迎來觀念上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