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霸凌陰霾:解析衛福部霸凌6案背後的職場文化
職場霸凌的性別與心理學解析
衛福部近期公布的6起霸凌案件,不僅震驚社會,更凸顯了當代職場文化的深層問題。這些案件中,所有涉案者均為女性,背後隱藏著複雜的心理社會因素。
績效文化:壓力的溫床
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剖析了當前職場的關鍵問題:極端的績效導向,容易模糊工作的邊界、不論上下班都需要回應主管的要求,為了應付整個組織無止盡的績效指標,必須面對跨越下班時間的工作壓力,員工、下屬無法獲得喘息的時間。
霸凌行為的心理學解讀
人格特質的影響對職場霸凌案占了決定性因素,而這六案的霸凌者皆為女性,則可能是社會權力結構的問題。
1. 自戀型人格特徵:渴求關注、追求權力、以績效維持社會地位,為了達成目標而不擇手段、無法顧及他人感受,無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對他人施予不同形式的暴力,包含語言暴力、冷暴力等。
2. 性別與權力動態:由於男性在當今社會職場升遷容易,104人力銀行統計指出,曾任百人以上公司高階主管性別占比,男比女=9比1。女性可能因升遷障礙又多又高,而更需證明自我,因而將績效壓力轉嫁給下屬。
衛福部霸凌案件概況
涉案人員包括:社會保險司司長、保護司簡任視察、健保署副署長、社工司司長與官員、 國會組組長等。而目前的調查進度是,2人已調離現職,其餘4人證據不足,尚在調查中。
為緩解公務人員身心壓力,總統府健康台灣委員會提出「身心調適假」,而潘建志醫師對此政策的評估:1. 具有初步舒緩效果 2. 仍存在實施細節挑戰。挑戰在於,申請「身心調適假」需醫師證明,且公務人員職務代理困難,而假期彈性本身有待商榷。
職場文化的根本轉型
要真正解決職場霸凌問題,需要落實以下幾點:
– 重新定義績效評估
– 建立尊重的組織文化
–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 破除權力階層的負面文化
職場霸凌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整體組織文化、甚至社會文化結構的挑戰。唯有正視這些深層議題,才能創造真正健康、相互尊重的友善工作環境。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11-29 衛福部6案霸凌均女性涉案 精神醫分析:性格、文化所致 │ 聯合新聞網 》
受保護的內容: 2026年終獎金全攻略:扣稅規則、補充保費與權益保障全解析
受密碼保護的文章不會產生內容摘要。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績效!Part II》一書的觀點指出,相比於徒勞地尋找員工的「動機」,「行為管理」才是更為實用且可行的管理途徑。
行為是可被觀察、可被衡量,並且可以被具體討論與改善的對象。當績效出現問題時,與其探討員工的「內在動機」,不如聚焦於分析和改善員工的「外在行為」…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113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進退與特徵概況》報告揭示了當前職場面臨的「青黃不接」困境: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因屆齡退休的比例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進與資淺員工的流動率卻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在經驗傳承與人才穩定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