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2025年職場變革報告:AI驅動下的勞動市場新格局

2025/07/11

分享:

合作靠互惠

人工智慧浪潮引發全球職場結構性重組
AI在HR領域的應用正迅速擴展,從人才招募、自動排班到員工績效分析,人工智慧正在全面改變人力資源管理的樣貌。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先進數據分析能力的普及,正在重新定義全球勞動市場的運作模式。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研究顯示,未來五年內全球職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調整,預計有22%的工作崗位將經歷根本性的轉變。

這場由技術革新驅動的職場變革,其影響層面遠超過單純的技術升級,而是深入觸及企業營運模式、人才管理策略以及組織文化的核心。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這既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轉型期,也是一個重新定義競爭優勢的機會窗口。

大規模職位重新配置:消失與新生並存
調查數據顯示,人工智慧與資訊處理技術已成為當前最具破壞性的變革驅動力,影響範圍涵蓋高達86%的企業組織。同時,約有六成企業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對其營運模式進行重大調整,以適應數位化轉型的需求。

在這場勞動市場的結構性重組過程中,預計將在全球範圍內創造出約1.7億個全新職位,同時也將淘汰約9200萬個現有職位。這種大規模的職位流動現象,清楚地反映出勞動市場正朝向高度動態化發展:傳統意義上的職業穩定性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未來的工作環境將更加強調適應性、靈活性以及持續學習的能力。

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這種職位流動性的大幅提升意味著必須重新思考人才管理策略。傳統的長期僱傭模式可能需要調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靈活的人才配置方式,以及更加注重技能發展和適應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

技能需求轉型:人本能力價值不減反增
面對技術快速變遷的衝擊,不同產業對未來技能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分化現象。例如,保險與退休金管理行業對員工的好奇心與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視程度遠超全球平均水準,高達94%的業者強調員工必須具備彈性與敏捷性。而在礦業與金屬產業中,環境管理技能的重要性被特別突出,其需求比例是全球平均值的2.5倍。

研究報告進一步指出,在未來五年內,約39%的核心技能將面臨變化或淘汰的壓力。在技術技能方面,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網路安全防護、數位技術素養等領域預計將經歷最快速的成長。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人本技能的重要性並未因為技術進步而降低,反而呈現上升趨勢。

分析性思維、彈性與敏捷性、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等「軟技能」,依然是企業最為重視的核心能力。這種現象反映出一個重要趨勢:即使在高度自動化的未來職場中,人類獨有的創造力、判斷力、同理心等特質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人機協作新常態:互補優勢的最大化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人機協作將成為未來工作環境的新常態。預計到2030年,約三分之一的工作任務將透過人機協作的方式完成。儘管生成式人工智慧展現出強大的技術能力,但仍有高達69%的技能類別目前難以被其完全取代,特別是那些涉及同理心、複雜判斷力以及感官處理等人本技能的工作領域。

這種發展趨勢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重新思考團隊協作模式,聚焦於如何建立能與人工智慧高效協作的組織文化。成功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人機互補的優勢,讓人工智慧處理重複性、數據密集型的任務;人類則專注於需要創意、判斷力和人際互動的工作領域。

管理策略調整:擁抱AI驅動的決策文化
面對人工智慧驅動的轉型浪潮,企業管理者必須重新審視如何提升團隊績效和建立競爭優勢。首要任務是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工具的應用,將其視為強化人力資源價值的重要工具。調查顯示,高達73%的受訪雇主計畫進一步自動化重複性任務,藉此釋放人力資源專注於策略性、高附加價值的工作領域。

管理者應該把握這個機會,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建立以人工智慧驅動決策的組織文化。將數據洞察融入日常管理實務中,不僅能提升決策效率,更能顯著改善決策的準確性。這種轉變要求管理者具備更強的數據解讀能力和技術理解力,以便在人機協作的環境中發揮有效的領導作用。

人才策略革新:技能優先的選才標準
在人才招募方面,人工智慧技術人才與具備AI協作能力的人才正成為企業競相爭奪的關鍵資源。調查顯示,69%的受訪雇主計畫招聘能夠設計與強化人工智慧工具的專業人才,62%的企業積極尋求能與人工智慧協作的複合型人才。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才選用標準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報告強調企業日益重視「技能優先論」的理念,即根據應聘者的實際技能表現、而非傳統學歷或證書來識別和吸引人才,這種轉變反映出企業對於實用技能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降低了學歷帶來背書的可信度和參考值。

同時,多元與包容性人才策略也日益受到重視,83%的受訪雇主表示已實施相關措施,較2023年有顯著增加。47%的企業認為挖掘多元人才庫具有巨大潛力,包括女性、年長員工、身障人士及Z世代青年等不同族群,這些群體的獨特視角和技能將為企業帶來新的創新動能。

技能培養挑戰:內部轉型的重要性
研究報告顯示,63%的雇主認為「技能差距」仍是企業轉型過程中最大的障礙。為了應對這一挑戰,85%的企業將員工再培訓與技能提升視為關鍵策略。更有51%的雇主計畫透過內部轉型,將現有員工調整至新興或成長型角色,以降低裁員風險並保留組織內寶貴的知識資產。

這種內部轉型策略不僅有助於降低人才流失的成本,更能夠維持組織文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對於企業而言,投資於現有員工的技能升級往往比外部招聘更具成本效益,同時也能提升員工的忠誠度和工作滿意度。

未來展望:適應變革的組織韌性
綜觀整個勞動市場的變革趨勢,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能夠在技術進步與人本價值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的組織。未來的職場將更加強調學習敏捷性、適應能力以及跨領域協作的重要性。企業管理者需要培養更加開放的心態,持續關注技術發展趨勢,同時不忘記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7-1  2025 未來就業報告:9200 萬個既有職位將消失!這種技能愈來愈吃香│經理人 》

飯店業缺工解方:飛騰打造 PT 彈性週薪解決方案,搶人更留才

飯店業缺工解方:飛騰打造 PT 彈性週薪解決方案,搶人更留才

近年來,飯店業長期面臨人力短缺的挑戰,特別是在旅遊旺季與連續假期,臨時補足人力幾乎成為各大飯店的「必考題」。許多業者依賴兼職(PT)人員支援營運,但傳統的月薪制或固定薪資結構往往缺乏彈性,難以滿足 PT 人員「即做即領」、「短期打工也有保障」的期待…

勞工退休金自願提繳參與低  勞動部力推「複利效應」

勞工退休金自願提繳參與低 勞動部力推「複利效應」

台灣勞工退休金新制度實施近二十年來,儘管自願提繳的參與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但整體數據顯示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資料,目前選擇額外自行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人數達到129萬人,然而這個數字僅占新制勞工總數的16.85%,顯示超過八成的勞工尚未…

每天15分鐘自然療癒:史丹佛研究證實戶外活動改善心理健康

每天15分鐘自然療癒:史丹佛研究證實戶外活動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專家長期以來就注意到,都市生活與各種心理疾病發病率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憂鬱症、焦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等心理健康問題,在都市人口中的盛行率遠高於鄉村地區。這種現象促使研究者開始深入探討自然環境對人類心理健康的潛在療癒效果,以及如何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有效運用這些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