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盤點 7 大「特休」NG 眉角!雇主、勞工都該知道的法規細節

2025/03/14

分享:

您的貼身法律助理-AI勞資顧問機器人

新的一年,除了設定工作目標,也別忘了規劃自己的休假時間!特休假不僅能夠幫助勞工維持身心健康,更是法律保障的基本權益。然而,許多企業和勞工對於特休的規定仍然存有誤解,甚至可能觸法而不自知。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盤點 7 大「特休」NG 眉角,確保自己的權益不被忽略!

❌ 1. 雇主稱勞工自行離職,故未結算特休
有些雇主誤以為,當勞工自行離職時,未休完的特休假就會自動作廢。然而,根據《勞基法》第 38 條規定,即使勞工主動離職,雇主仍須依法結算其未休的特休天數,並換算相應工資給予勞工。換句話說,不論是被資遣還是自行離職,未休的特休假都不能被雇主片面取消。

❌ 2. 雇主逕行安排勞工特休
特休假的使用權屬於勞工,雇主無權單方面決定勞工的休假時間。據規定,勞工擁有「優先排假權」,可以依照個人需求安排特休時間。但若因工作需求需要協調,雇主與勞工可進行溝通,但最終仍須尊重勞工的意願。

❌ 3. 未在規定期間內發給結算金額
許多企業在處理特休結算時,沒有依照規定的時間發放應給付的金額。依照法律規定,不論企業是採取曆年制還是到職周年制,都必須定期結算特休假,並適時提醒勞工,以確保員工權益。若企業未能在合理期間內支付特休換算薪資,可能面臨罰則。

❌ 4. 特休僅能折算工資,不能放假
部分雇主會直接以「折算工資」的方式處理特休假,讓勞工無法真正休息。然而,根據勞基法規定,特休假是勞工的法定權利,應當優先提供實際休假機會,而非僅以折算薪資方式替代。若勞工希望休假,雇主不得強制以工資代替。

❌ 5. 未給予時薪勞工特休
許多兼職或時薪制勞工誤以為自己沒有特休假,甚至有雇主未依法提供此福利。事實上,若兼職人員的工作時數達到一定標準(通常是按比例計算),仍然享有特休假權利。因此,不論是正職、兼職或時薪制員工,都應確保自己的特休假權益。

❌ 6. 未休天數拆算工資錯誤
特休假若未使用完畢,需要折算工資時,應按照法律規定的計算方式進行。不論當月天數多寡(28 天、30 天或 31 天),日薪計算標準一律以「月薪 ÷ 30」為準。如果企業未按照此規範計算,可能會造成勞工權益受損,甚至觸法。

❌ 7. 工作滿一年僅給 7 天特休
許多勞工與雇主都誤解特休假的計算方式,認為「滿一年特休 7 天」就是全部。然而,依據勞基法規定:
• 服務滿 6 個月以上,即享有 3 天特休假
• 服務滿 1 年後,再增加 7 天,共計 10 天特休假
• 特休假天數會隨年資增加,最高可達 30 天 這代表,滿一年的特休應該是 10 天,而不是 7 天!若企業未依法提供完整特休假,將面臨違規風險。

如何避免特休假爭議?
在勞資關係中,特休假是一項基本權益,企業與勞工都應該清楚相關法規,以免發生爭議。對於企業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導入 「自動計算」系統,確保特休記錄清楚透明,減少人為錯誤與糾紛。
飛騰雲端人資管理系統,讓特休計算更簡單!

系統特色:
✅ 自動計算特休天數,確保符合勞基法規定。
✅ 特休記錄透明化,人資管理更輕鬆。
✅ 彈性排假系統,讓員工可自行安排休假。
✅ 自動提醒與結算,避免遺漏或錯誤計算。

立即導入雲端人資管理系統,確保企業合法、勞工權益無憂!
企業與勞工的權益並不衝突,透過合規管理與科技工具的輔助,雙方都能夠享受更順暢、無爭議的特休假安排。現在就讓飛騰雲端幫助您,輕鬆解決特休假計算的煩惱吧!

 

 

 

》更多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專業雲端人資系統選購指南:中小企業的明智之選

專業雲端人資系統選購指南:中小企業的明智之選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雲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已成為企業實現「選、用、育、留」人才管理目標的關鍵工具。對於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而言,選擇合適的雲端人資系統不僅能提升營運效率,更能因應組織擴編需求。
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系統選擇,人資主管如何做出明智決策?…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