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薪資透明化浪潮席捲全球 台灣進程落後 專家呼籲加速改革

2024/09/12

分享:

飛騰雙週報_選取 薪資透明化浪潮席捲全球 台灣進程落後 專家呼籲加速改革 薪資透明化浪潮席捲全球 台灣進程落後 專家呼籲加速改革

近年來,「薪資透明」已成為國際勞動政策的重要趨勢,特別是在歐美國家。這項政策旨在消除就業歧視,縮小性別薪資差距,實現同工同酬和同值同酬的目標。然而,相較於國際社會的積極行動,台灣在這方面的進展相對緩慢,引發專家對現行法規的檢討與改革呼聲。

自2012年起,歐洲多國陸續實施《薪資透明法》或相關政策,包括奧地利、義大利、立陶宛、英國、愛爾蘭和德國等。北歐國家如瑞典、丹麥、芬蘭、荷蘭和挪威也推行了「薪酬透明」計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冰島於2018年實施的法案規定,所有僱用24人以上的公私部門單位必須實施「男女同工同酬」,違者將面臨處罰。2023年初,美國與歐盟更分別通過了《薪資透明法》與《薪酬透明指令》,進一步推動薪資平等。

這些國際政策主要聚焦於兩個方向:首先,要求企業對求職者公布招聘薪資,以提高求職過程中的資訊透明度;其次,賦予在職者薪資資訊權,讓員工能夠了解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對待。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員工的實際薪資都會被完全公開,而是通過適當的機制來確保薪資資訊的合理透明。

相比之下,台灣的相關法規仍有顯著不足。在求職者薪資透明方面,2018年《就業服務法》修訂要求雇主公開月薪4萬元以下的職缺薪資範圍。然而,隨著薪資水平的整體提升,這一門檻已顯得不合時宜。根據勞動部2024年公布的數據,2023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已達3.3萬元,部分行業甚至超過3.8萬元。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職位不受此法規約束,削弱了薪資透明化的效果。

對於在職者,台灣雖有《勞動基準法》和《性別平等工作法》中關於同工同酬、同值同酬的規定,但缺乏具體機制確保執行。許多企業仍實行「密薪制」,禁止員工討論薪資,這不僅違背了薪資透明的精神,更導致勞工難以察覺可能存在的歧視情況。缺乏有效的薪資資訊權,使得這些法律條文淪為空談,職場歧視難以真正消除。面對這些挑戰,專家提出了多項改革建議,呼籲台灣政府和企業多管齊下推動薪資透明化:

  • 修訂《就業服務法》,取消4萬元的薪資公開門檻,擴大薪資透明化的適用範圍,讓更多求職者能夠獲得必要的薪資資訊。
  • 立法賦予勞工薪資資訊權,允許員工查詢企業內相同職位的平均薪資或中位數,以便了解自身待遇是否公平。
  • 要求企業公開各職類薪資的分布情況,並定期發布性別薪資差異報告,提高薪資結構的透明度。
  • 鼓勵上市櫃公司率先行動,依據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原則主動揭露薪資相關資訊,為整個勞動市場樹立典範。
  • 通過立法、行政措施或工會集體協商等多種途徑,全面推動薪資透明化行動方案。

這些改革措施不僅有助於降低職場歧視,促進實質平等,還將為台灣的勞動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薪資透明化可以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效率,減少因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人才錯配,同時也能激勵企業建立更公平、更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

專家強調,推動薪資透明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借鑒國際經驗,結合台灣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台灣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趕上全球薪資透明化的浪潮,為勞工創造一個更加公平、透明的就業環境。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09-10 以「薪資透明」政策達成實質平等 │ yahoo新聞 》

打卡超時就算加班?人資主管必知的「出勤推定」防範策略

打卡超時就算加班?人資主管必知的「出勤推定」防範策略

勞動事件法第38條的核心在於「出勤紀錄推定」機制。根據此法條,只要勞工能提出打卡紀錄證明超時工作,法院就會直接推定這是經過雇主同意的加班行為。這個推定的威力在於,它將原本由勞工承擔的舉證責任轉移到雇主身上。換句話說,企業必須提出充分證據證明那些超時並非工作時間…

職場智慧:適時拒絕是優秀員工的必修課

職場智慧:適時拒絕是優秀員工的必修課

優秀的員工會成為主管眼中的首選人才,每當有重要專案或緊急任務需要處理時,主管總是會第一個想到那些表現出色、執行力強的同事。這種信任看似是對能力的肯定,卻也可能成為職涯發展的雙面刃。當工作任務如雪花般飛來,優秀員工常常發現自己陷入了工作量超載的困境。…

主管是否該直言下屬績效不足?張忠謀談「坦誠回饋」精神

主管是否該直言下屬績效不足?張忠謀談「坦誠回饋」精神

張忠謀在談論企業管理時首先強調,考績制度原本是為了達到激勵員工與塑造人才而設計的管理工具,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少有企業能夠成功運用這套制度達到預期效果。這種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多數企業將重點放在考績評分的技術層面,卻忽略了更為重要的「人才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