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什麼是「好孩子症候群」?台灣Z世代常見職場哲學
日本職場有一個稱為「好孩子症候群」的現象,而台灣的Z世代(1997—2012出生)上班族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為什麼有些優秀的年輕人才剛入職沒多久、工作上看似認真負責,有天卻突然選擇離開?讓我們來探究背後的原因。
人力資源公司PERSOL的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年輕人在選擇工作時,將「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機會」視為重點考量。數據顯示,這一比例從2019年的15%上升至22%,顯示年輕員工非常重視公司提供的培訓及職涯發展。如果他們覺得工作未能提升個人技能,或是部門分配與自身期望不符,就會考慮離職。這種現象被日本人稱為「好孩子症候群」。
注重人本價值:別再用舊方式挽留年輕人才
平時關心員工的心理狀態、適時給予支持與鼓勵至關重要。對年輕一代而言,工作不僅僅是薪水,更在於成長和被尊重。過去許多公司以學長學姊制管理,或是要求嚴格的長幼尊卑秩序,但隨著年輕人對自我價值的需求提高,這種方式已逐漸失效。當公司面臨人力短缺,發現若不提高薪資、提供輪調機會,就很難吸引並留住人才。
擁有發揮空間:Z世代理想職場的要素
工作環境若能尊重員工需求、提供成長空間及發揮空間,會成為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主管能學會主動關心員工的職涯規劃、減少威權式管理方法,並成為他們發展道路上的導師時,才是更加正向循環、甚至能夠教學相長。企業若能做到不僅投資培養人才,也真正理解如何幫助員工精進與調整、給予資源與舞台,這才是留住優秀人才、使公司長期成長的永續之道。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10-31 Z世代常見!為何台灣職場不少人有「好孩子症候群」│ 遠見雜誌 》
打卡超時就算加班?人資主管必知的「出勤推定」防範策略
勞動事件法第38條的核心在於「出勤紀錄推定」機制。根據此法條,只要勞工能提出打卡紀錄證明超時工作,法院就會直接推定這是經過雇主同意的加班行為。這個推定的威力在於,它將原本由勞工承擔的舉證責任轉移到雇主身上。換句話說,企業必須提出充分證據證明那些超時並非工作時間…
職場智慧:適時拒絕是優秀員工的必修課
優秀的員工會成為主管眼中的首選人才,每當有重要專案或緊急任務需要處理時,主管總是會第一個想到那些表現出色、執行力強的同事。這種信任看似是對能力的肯定,卻也可能成為職涯發展的雙面刃。當工作任務如雪花般飛來,優秀員工常常發現自己陷入了工作量超載的困境。…
主管是否該直言下屬績效不足?張忠謀談「坦誠回饋」精神
張忠謀在談論企業管理時首先強調,考績制度原本是為了達到激勵員工與塑造人才而設計的管理工具,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少有企業能夠成功運用這套制度達到預期效果。這種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多數企業將重點放在考績評分的技術層面,卻忽略了更為重要的「人才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