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跨部門合作的藝術:建立有效的橫向管理
在組織管理中,相較於明確的上下級關係,橫向管理往往更具挑戰性。不同部門間的目標差異、溝通模式不同,都增加了協作的複雜度。但橫向管理如果能夠有效執行、讓跨部合作更順利,其實是對公司整體、也對自己的團隊而言是多面向的有效提升!以下分享七個實用的橫向管理策略:
一、理解各部門核心關注點:掌握不同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 例如:業務注重營收目標、採購重視成本控制、財務著重營運效益等。
– 透過了解各部門重點,建立共同溝通基礎。關心不同團隊的核心指標,顧及對方的工作重點與目標,甚至對方會遇到的最大阻礙或難處在哪裡,而不是一味的讓別的部門來配合自己的團隊的方便性。當不同部門發現你對於他們組織的重視度是「實質的」,就會是彼此積極配合的良好開端。
二、採用對方的溝通方式:熟悉各部門的專業術語和工作邏輯
– 想避免「雞同鴨講」這種溝通障礙的前提,就是學習基礎的跨部門知識,以利順暢對話。雖然我們無法快速的學習一門專業,或是馬上能進入對方的專業領域,但開啟「自我學習」的大門是非常重要的──你不需要真正深入對方的專業,而是利用「請教對方」、或約定相關工作會議,來教你該部門的基礎運作邏輯,來達到快速掌握對方部門的運作。以前或許樣樣都學皮毛是不值錢的,但現代樣樣都懂一點皮毛、又願意不斷滾動式學習,才是真正“值錢”的管理者─用對方的語言說話,對方就聽得進話。
三、掌握窗口溝通特性:觀察並適應不同窗口的工作習慣
依據對方偏好調整溝通方式、建立個人化的互動模式,都是讓事情變好辦的潤滑劑。很多人並不重視站在「窗口」這個位置的人,認為其不過就是所謂的「轉達者」、跑腿小弟小妹,但其實這些人掌握了資訊交換的重要樞紐。觀察對方說話、溝通的偏好,調整自己的應對模式並非要你抹去個人風格,而是針對她/他有更多個人化調整,對方嚴謹、就跟著嚴謹,對方輕鬆活潑、就適度跟上節奏,很多事會突然順暢許多。
四、累積專業信用:建立互助互惠的合作關係
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支援他部門,是誠意最好展現的方式,能有效培養「能幫上忙的人」的正面形象。當然一切援助都是在行有餘力、且站穩立場的狀態下進行的,能夠用自己的專業助人一臂之力、或在一些小關卡上協助其他部門完成任務,一方面累積個人/部門的信用度,一方面這樣的互助互惠會成為公司裡的正向循環,最終被幫到的會是自己。
五、建立互信關係:共同整合資源尋求解決方案
其實一切互信關係的最終目標,就是整合資源來解決問題。因為人無法用一己之力來完成所有的工作,不論是社會還是公司,都是透過長期合作發展夥伴關係、盤點組建各方資源,才能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方式完成結果或達成目標。其中,善用「非正式溝通管道」解決問題非常重要,不是說要在檯面下搓湯圓,而是別把每件小事都搬上會議桌、知會所有人,用更輕鬆、人性化的方式建立關係會更有效果。
六、維持良好互動:保持日常友善交流
這彷彿廢話一般的建議,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合作時最重要的事。沒有人想跟一個散發負能量、只會謾罵究責、或氣場冰冷的人有太多交流、甚至會遠遠避開;能吸引人一起合作的重要原因,就是「合作起來很愉快」的感覺。要維持良好互動的方法其實不難,「適時表達感謝與讚美」就能創造輕鬆愉快的合作氛圍,人是喜歡被稱讚、肯定的,尤其對方提供的協助或勞務能獲得認可與感謝,更能強化對方的合作意願和合作關係。
七、權責界定原則:專案管理時需謹慎處理跨部門協調
在共同合作案件時,除了評估額外工作對個人KPI的影響之外,也需要避免過度介入他部門的內部管理,一來尊重他們原本的工作績效和目標,二來尊重原單位的人事管理,任何原因的插手都是唐突而冒犯人的。謹慎處理跨部門的合作與協調,合作關係才順利且長遠。
實務建議:
1. 遇到模糊地帶的任務,優先考慮是否有助於個人績效或專案目標
2. 避免介入其他部門的人事管理事務
3. 擔任專案經理時,需特別注意與各部門主管的溝通協調
良好的橫向管理能力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更能創造和諧的組織氛圍。透過以上策略的靈活運用,必能在跨部門合作中展現專業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專業雲端人資系統選購指南:中小企業的明智之選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雲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已成為企業實現「選、用、育、留」人才管理目標的關鍵工具。對於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而言,選擇合適的雲端人資系統不僅能提升營運效率,更能因應組織擴編需求。
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系統選擇,人資主管如何做出明智決策?…
ESG + HRM,一站式永續解決方案! 飛騰雲端助攻上市櫃企業最快2小時完成永續報告書
在全球永續浪潮席捲下,ESG已從「選項」變成企業經營的「標準配備」。不只是外部投資人與供應鏈夥伴在看,政府政策也正逐步推進ESG揭露的法制化。自2024年起,臺灣所有上市櫃公司須依金管會規範定期繳交永續報告書,完整揭露企業在ESG三大面向的策略與實踐成果…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