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夜間工作保護法案懸而未決:工會籲重啟立法進程
背景:大法官釋憲與法案撤回──2021年,大法官以性別平等為由,宣告原有關於女性夜間工作的法律限制違憲。此後,勞動部預告修正草案,旨在為夜間工作勞工提供更全面的保護。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項法案竟被悄然撤回。
修法草案的核心內容
原提案主要包含:不分性別,雇主要求夜間工作須提供1. 交通工具 2. 交通費 3. 宿舍協助;同時,草案希望增加工會「協商權」,而若雇主拒絕協商,最高可處100萬元罰鍰。
工會的立場與憂慮
家樂福企業工會:呼籲重啟討論。原期待討論夜間工作津貼,但釋憲後相關福利陷入停擺,建議僅提供交通津貼。
全國產業總工會的警告
理事長戴國榮指出:「若持續削弱工會條文或降低工會發言份量,恐進一步降低工會組織功能,進而威脅勞工對企業的集體談判能力。」
關鍵爭議點
勞工夜間工作會遇到的問題及需要的相關配套措施多,因此不單純只是討論家樂福的單一事件,因此在協商討論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三類爭議:
1. 夜間工作保護措施的範圍
2. 工會在協商中的實際角色
3. 性別平等與勞工權益的平衡
勞動部的回應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法案需與時俱進,目前計劃蒐集更多意見,因此暫時撤回草案以重新評估。」
潛在影響
若法案持續擱置,可能導致夜間工作勞工保護不足,工會談判能力進一步削弱,以及勞工權益保障出現法律真空。如果無法盡快進入討論,不僅企業端的工作量無法填補、勞工的權益也難以獲得保障。
呼籲與建議
1. 盡速召開公聽會
2. 廣泛蒐集各界意見
3. 重啟修法討論程序
4. 平衡雇主、勞工與工會利益
夜間工作保護需要獲得更多重視,盡快歸納出能夠雙贏的策略,建構既尊重性別平等,又保障勞工基本權益的法律框架。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12-01 勞動部撤修法 夜間工作無保護措施 │ 中時新聞網 》
特別休假事後補請是否合法?從最新判決看勞資權益的界線
如何在尊重勞工特別休假排定權的前提下,透過「事前」協商妥善調度人力,避免影響正常營運,成為人資部門必須審慎處理的課題。然而,在實務運作中,還有另一個更加棘手且爭議不斷的問題:「特休假能否在『事後』補請?」。這個爭議,在司法實務上經歷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發展歷程…
週休三日再掀討論:提案內容、政府回應與可行性完整解析
日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推動週休三日的提案,經過連署期間後已經成功突破5000人附議門檻,根據相關規定,勞動部必須在12月7日前給出正式回應。這項提案究竟訴求什麼?週休三日在台灣真的可行嗎?過去是否有類似的提案經驗?各界對此又抱持什麼樣的看法?…
性格決定時間效率:找出你的時間黑洞與解決方案
根據管理才能評鑑(MAP, Managerial Assessment of Proficiency)針對全球10萬筆經理人所做的最新研究報告,個人特質可以歸納為四種主要類型:分析型、直觀型、行動型、人際型。這四種不同的性格特質,各自存在著時間直覺上的盲點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