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一定要幫你?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要合作唯有「互惠」

2024/12/05

分享:

合作靠互惠

台灣人以熱情友善聞名,經常有外國朋友讚揚本地人的善意。「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正是源於許多暖心的人際互動。然而,對剛踏入職場的年輕朋友而言,想分享一個重要觀點:善意固然可貴,但不應成為人際關係的唯一基礎。

善意不等於合作
你也曾遇過「每次開會大家都沒意見,實際執行卻沒人配合。」的經驗嗎?但實際上,「為什麼大家一定要配合?」才是問題的關鍵。這其實是許多剛入職場的人的迷思:以為只要夠客氣、足夠和善,對方就應該配合或回應。然而,人際關係遠比想像複雜。

互惠才是關鍵
成熟的人際互動建立在「互惠」而非單純的「善意」之上。「對人好」不等於獲得合作,更不能成為道德綁架的情勒工具。真正的合作需要雙方都付出,如時間的投入、精力的付出、可能的金錢成本等,這些都是一開始就要納入考量的事情。

利益交換無可厚非
很多人談到利益交換就感到不舒服,認為這很現實、很勢利眼,認為人人都應該要無私付出;但坦白說,這其實是一種自然人際互動邏輯。

在西方文化中,互惠與公平交易的概念往往從小就被教導。就像電影中常見的劇情:一個書呆子教籃球隊帥哥功課,換取社交技巧的指導。做生意、合作本就是一種利益交換。重點不在於是否談錢,而在於誠實地溝通彼此的需求和期待。

結語:善意是自我要求,互惠才是關鍵
對人好、為人友善是種自我修養,可以提升個人品格。但它不應被視為獲得合作的籌碼。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真正的合作來自於坦誠的互惠,以及主動思考如何為對方創造價值。

下次談合作時,請記住:
1. 誠實溝通
2. 清楚列出各自能提供的價值
3. 保持開放且互相尊重的態度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11-28  當個職場好人卻得不到回報?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要合作唯有互惠 │ 商周 》

特別休假事後補請是否合法?從最新判決看勞資權益的界線

特別休假事後補請是否合法?從最新判決看勞資權益的界線

如何在尊重勞工特別休假排定權的前提下,透過「事前」協商妥善調度人力,避免影響正常營運,成為人資部門必須審慎處理的課題。然而,在實務運作中,還有另一個更加棘手且爭議不斷的問題:「特休假能否在『事後』補請?」。這個爭議,在司法實務上經歷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發展歷程…

週休三日再掀討論:提案內容、政府回應與可行性完整解析

週休三日再掀討論:提案內容、政府回應與可行性完整解析

日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推動週休三日的提案,經過連署期間後已經成功突破5000人附議門檻,根據相關規定,勞動部必須在12月7日前給出正式回應。這項提案究竟訴求什麼?週休三日在台灣真的可行嗎?過去是否有類似的提案經驗?各界對此又抱持什麼樣的看法?…

性格決定時間效率:找出你的時間黑洞與解決方案

性格決定時間效率:找出你的時間黑洞與解決方案

根據管理才能評鑑(MAP, Managerial Assessment of Proficiency)針對全球10萬筆經理人所做的最新研究報告,個人特質可以歸納為四種主要類型:分析型、直觀型、行動型、人際型。這四種不同的性格特質,各自存在著時間直覺上的盲點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