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一定要幫你?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要合作唯有「互惠」
台灣人以熱情友善聞名,經常有外國朋友讚揚本地人的善意。「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正是源於許多暖心的人際互動。然而,對剛踏入職場的年輕朋友而言,想分享一個重要觀點:善意固然可貴,但不應成為人際關係的唯一基礎。
善意不等於合作
你也曾遇過「每次開會大家都沒意見,實際執行卻沒人配合。」的經驗嗎?但實際上,「為什麼大家一定要配合?」才是問題的關鍵。這其實是許多剛入職場的人的迷思:以為只要夠客氣、足夠和善,對方就應該配合或回應。然而,人際關係遠比想像複雜。
互惠才是關鍵
成熟的人際互動建立在「互惠」而非單純的「善意」之上。「對人好」不等於獲得合作,更不能成為道德綁架的情勒工具。真正的合作需要雙方都付出,如時間的投入、精力的付出、可能的金錢成本等,這些都是一開始就要納入考量的事情。
利益交換無可厚非
很多人談到利益交換就感到不舒服,認為這很現實、很勢利眼,認為人人都應該要無私付出;但坦白說,這其實是一種自然人際互動邏輯。
在西方文化中,互惠與公平交易的概念往往從小就被教導。就像電影中常見的劇情:一個書呆子教籃球隊帥哥功課,換取社交技巧的指導。做生意、合作本就是一種利益交換。重點不在於是否談錢,而在於誠實地溝通彼此的需求和期待。
結語:善意是自我要求,互惠才是關鍵
對人好、為人友善是種自我修養,可以提升個人品格。但它不應被視為獲得合作的籌碼。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真正的合作來自於坦誠的互惠,以及主動思考如何為對方創造價值。
下次談合作時,請記住:
1. 誠實溝通
2. 清楚列出各自能提供的價值
3. 保持開放且互相尊重的態度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11-28 當個職場好人卻得不到回報?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要合作唯有互惠 │ 商周 》
最新文章
企業主年終必做的4面向經營體檢:全方位審視營運狀況
在忙碌的商業世界中,企業主往往埋首於日常營運,疲於奔命地開拓客源、處理問題,鮮有機會靜下心來審視經營全貌。然而,年底正是進行企業體檢的最佳時機,讓我們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全面檢視過去一年的營運狀況…
轉職不捨年終獎金?勞動部說明離職員工年終領取規範
年關將近,職場異動頻繁,根據人力銀行最新調查顯示,高達93.4%的上班族考慮在年前轉換跑道,創下近12年新高。面對這波轉職潮,不少勞工擔憂離職後是否會影響年終獎金的領取權益,勞動部對此提出詳細解說…
台灣工時困境與中高齡就業挑戰:總工時高居亞洲第二
勞動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台灣受僱者平均年總工時達2020小時,較2022年的2005小時增加15小時,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的2267小時。然而,數據背後反映出台灣勞動市場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與轉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