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全台每年26萬人遇性騷!職場性騷擾防治刻不容緩

2025/01/03

分享:

合作靠互惠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在最近一年中受性騷擾者,女性受顧者受害比率達3.3%,男性為1.3%,每年約有26萬名勞工遭遇職場性騷擾。然而,更令人憂心的是,超過八成的受害者因權勢威脅或各種壓力而選擇沉默不語,使加害者未受到應有制裁。

性騷擾難求助的5大原因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指出,性騷擾受害者難以求助的原因包括以下5點,這些困境成為受害者身上難以挪開的巨石:

1.羞恥感與自責:社會氛圍習慣先要求受害者自我檢討,加害者反而毫無反省與羞恥心
2.加害者持續威脅恐嚇:加害者經常為較有權勢的一方,可能包含經濟、職場與暴力等多方威脅
3.知情者默不作聲:周遭知情者的冷漠、無表態,使受害者心寒、被孤立,而無法鼓起勇氣
4.社會輿論冷嘲熱諷:輿論方多數會優先檢討被害者是否完美,或批判其外貌、處境
5.求助管道的二度傷害:二度傷害包含在陳述過程感受到的極度不適或需要反覆敘述,以及處理者的態度可能責怪甚至試圖息事寧人

性騷擾影響深遠:企業無視問題恐致商譽與營運危機

專門處理勞資爭議的律師蔡晴羽補充,由於台灣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8%,加害者往往是企業主或重要幹部,讓受害者感覺內部申訴難有實質效果而作罷。

然而,忽視性騷擾事件可能為企業帶來嚴重後果。以台灣上市公司年興紡織為例,2018年因其非洲工廠爆發性騷擾醜聞及肢體虐待,不僅被挪威主權基金列入觀察名單,更面臨重要客戶減少訂單的壓力,最終不得不採取積極改善措施。

WTW韋萊韜悅組織人才與獎酬顧問諮詢總經理姜欣嵐觀察到,新世代對職場性騷擾問題的容忍度明顯低於老一輩,更不願意無端忍耐惡行。《性騷擾防治法》明確規定,任何與性或性別相關且令人不適的言行都構成性騷擾,並非僅限於肢體接觸。

防治機制至關重要:企業須視性騷擾防治如公安維護
針對企業防治措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強調,性騷擾其實是一種公共安全危機,應將性騷擾防治機制視為與消防設施同等重要的安全措施,需要定期檢查與演練。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聘用30人以上的企業必須實施防治教育訓練,建立申訴管道與調查機制,違者最高可罰50萬元。

對於主管與企業的處理原則,專家建議首重保密與不否定受害者的陳述。姜欣嵐建議可與外部性別團體合作調查,以確保公正性並避免造成二度傷害。至於受害者,吳姿瑩建議應優先穩定身心狀態,同時注意保存證據,包括通訊紀錄、監視器畫面等,必要時也要留存考績、出勤等工作表現證明。

法規與責任強化:性平三法修正,強化雇主責任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性別平等意識的提升,總統府已表示將把性平三法修正列為立法優先法案,其中雇主責任將是重點之一。職場性騷擾不僅影響個人權益,更可能損及企業商譽與營運。建立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是台灣企業不可迴避的課題。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12-26  台灣一年 26 萬人受害!當職場發生性騷擾事件,雇主、勞工該如何處理?│ 經理人 》

雇主的法律責任邊界:雇傭外國人的監督義務

雇主的法律責任邊界:雇傭外國人的監督義務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外國人在台工作已成為常見現象,然而相關的法規管制也隨之嚴格。就業服務法第44條明文禁止任何人非法容留外國人從事工作,這項規定看似清楚明確,但在實務運作中卻有複雜邊界問題…

馬斯克的面試絕招:一道問題曝求職者的真實力

馬斯克的面試絕招:一道問題曝求職者的真實力

求職者常會美化自己的經歷與能力,讓雇主難以判斷其真實實力──如何精準識別並招募到真正的人才,已成為企業經營中最關鍵的挑戰之一。馬斯克(Elon Musk)對於人才招聘有著獨特而務實的見解:「我的員工可以沒有大學學歷,如果能夠發現求職者具備專長領域相關的具體成就…

產假延長12週政策 引發社會各界正反辯論

產假延長12週政策 引發社會各界正反辯論

立法院近期針對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展開討論,其中最受矚目的議題便是將女性產假從現行的八週延長至十二週。這項提案不僅引起政界關注,更在社會各界掀起激烈的正反兩面辯論,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於育兒政策、性別平權以及勞工權益保障等複雜議題的不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