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全台每年26萬人遇性騷!職場性騷擾防治刻不容緩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在最近一年中受性騷擾者,女性受顧者受害比率達3.3%,男性為1.3%,每年約有26萬名勞工遭遇職場性騷擾。然而,更令人憂心的是,超過八成的受害者因權勢威脅或各種壓力而選擇沉默不語,使加害者未受到應有制裁。
性騷擾難求助的5大原因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指出,性騷擾受害者難以求助的原因包括以下5點,這些困境成為受害者身上難以挪開的巨石:
1.羞恥感與自責:社會氛圍習慣先要求受害者自我檢討,加害者反而毫無反省與羞恥心
2.加害者持續威脅恐嚇:加害者經常為較有權勢的一方,可能包含經濟、職場與暴力等多方威脅
3.知情者默不作聲:周遭知情者的冷漠、無表態,使受害者心寒、被孤立,而無法鼓起勇氣
4.社會輿論冷嘲熱諷:輿論方多數會優先檢討被害者是否完美,或批判其外貌、處境
5.求助管道的二度傷害:二度傷害包含在陳述過程感受到的極度不適或需要反覆敘述,以及處理者的態度可能責怪甚至試圖息事寧人
性騷擾影響深遠:企業無視問題恐致商譽與營運危機
專門處理勞資爭議的律師蔡晴羽補充,由於台灣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8%,加害者往往是企業主或重要幹部,讓受害者感覺內部申訴難有實質效果而作罷。
然而,忽視性騷擾事件可能為企業帶來嚴重後果。以台灣上市公司年興紡織為例,2018年因其非洲工廠爆發性騷擾醜聞及肢體虐待,不僅被挪威主權基金列入觀察名單,更面臨重要客戶減少訂單的壓力,最終不得不採取積極改善措施。
WTW韋萊韜悅組織人才與獎酬顧問諮詢總經理姜欣嵐觀察到,新世代對職場性騷擾問題的容忍度明顯低於老一輩,更不願意無端忍耐惡行。《性騷擾防治法》明確規定,任何與性或性別相關且令人不適的言行都構成性騷擾,並非僅限於肢體接觸。
防治機制至關重要:企業須視性騷擾防治如公安維護
針對企業防治措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強調,性騷擾其實是一種公共安全危機,應將性騷擾防治機制視為與消防設施同等重要的安全措施,需要定期檢查與演練。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聘用30人以上的企業必須實施防治教育訓練,建立申訴管道與調查機制,違者最高可罰50萬元。
對於主管與企業的處理原則,專家建議首重保密與不否定受害者的陳述。姜欣嵐建議可與外部性別團體合作調查,以確保公正性並避免造成二度傷害。至於受害者,吳姿瑩建議應優先穩定身心狀態,同時注意保存證據,包括通訊紀錄、監視器畫面等,必要時也要留存考績、出勤等工作表現證明。
法規與責任強化:性平三法修正,強化雇主責任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性別平等意識的提升,總統府已表示將把性平三法修正列為立法優先法案,其中雇主責任將是重點之一。職場性騷擾不僅影響個人權益,更可能損及企業商譽與營運。建立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是台灣企業不可迴避的課題。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4-12-26 台灣一年 26 萬人受害!當職場發生性騷擾事件,雇主、勞工該如何處理?│ 經理人 》
以人為核心的領導變革:重新定義企業價值與人才管理
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以「以人才為本、領導致勝:領導者必備的人才戰略思維」為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洞察,特別針對Z世代崇尚聰明工作的特質,深度剖析當代企業人才吸引策略的根本性變革。「關鍵人才的招募與留任」已躍居為僅次於生產力提升的第二大經營挑戰…
從救火隊長到團隊領航者:新手主管的角色轉換之路
台灣勞工退休金新制度實施近二十年來,儘管自願提繳的參與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但整體數據顯示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資料,目前選擇額外自行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人數達到129萬人,然而這個數字僅占新制勞工總數的16.85%,顯示超過八成的勞工尚未…
政府推動職安法重大修正:建構更安全友善的勞動環境
為進一步保障勞工的工作安全與身心健康,行政院會於本月28日正式通過勞動部所提出的職業安全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這項重要法案即將送交立法院進行審議。此次修法涵蓋23個條文的調整,堪稱自102年該法全文修正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次修訂。
這次修法的核心目標在於降低各類職業災害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