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主管的引導藝術:透過提問培養獨當一面的團隊
當一位下屬匆忙來找主管尋求解決方案時,最常見的情境往往是:主管快速了解狀況後直接給出答案,下屬帶著解決方案離開。這看似效率的互動模式,實則隱藏著許多管理上和人才培育的隱憂。
直接給予答案的管理方式,可能產生多重負面效應:
1. 資訊不對稱的風險:主管可能因為接收到片面訊息而做出不當決策
2. 這種方式容易讓下屬養成依賴心理,削弱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輕易獲得答案,會剝奪下屬寶貴的學習成長機會
4. 若因資訊不足導致決策失誤,責任歸屬也將變得模糊不清
一個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是透過提問引導下屬思考。以報表數據核對為例,與其直接指出錯誤,不如問:「這些數據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這樣的提問能引導下屬自行發現問題所在,同時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好提問的3個面向
1. 澄清問題背景:讓下屬練習明確交代問題產生的前因後果及時空背景,提供明確可供思考分析的情境脈絡
2. 引導解決方向:沒經驗的下屬可能會提出天馬行空的答案,主管要適時提出指引和調整,讓解決法向朝向合理、可接受範圍
3. 聚焦後續行動:下屬提出解方後,要點明後續續行動的具體方案及實行方式,而非滿足於打高空式的回答,例如詢問「接下來打算如何執行?需要什麼協助?」
這種提問式領導不僅能解決當前問題,更是一種長期的管理策略。它展現了對下屬專業的尊重,有助於建立解決問題的組織文化,同時也能強化主管與下屬間的夥伴關係。
就像有位資深主管老劉在面對緊急狀況時,沒有立即下達指令,而是透過提問引導團隊思考最壞的可能性和可用資源,最終讓團隊自主提出可行方案。
提問式領導並非卸責或放任
主管根據狀況提問後,仍需在關鍵時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方向指引,而非放任屬下自生自滅,或用錯誤的方式去執行。這種管理方式的精髓在於:透過有效的提問,既能幫助主管更清楚掌握狀況,又能培養下屬的獨立思考能力,最終打造出一個更具韌性和創新力的團隊。
成功的提問式領導能讓團隊成員逐漸養成主動思考問題本質的習慣,而不是單純依賴主管的指示。這不僅能提升團隊的問題解決能力,更能建立起主管與團隊間的互信與默契,為組織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1-15 主管們請收:幫助下屬更能獨當一面的「提問法」│ 經理人 》
迎戰關稅衝擊與產業變局:勞動部研議「減班休息」法制化與勞工保護體系的升級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充滿變數,特別是仰賴出口的製造業,面臨嚴峻的營運挑戰。在企業力求度過難關的同時,如何確保廣大勞工的就業權益,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針對當前的產業困境,勞工團體強烈呼籲政府將現行的「減班休息」指導原則提升至法律位階,並修訂《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告別「抱病敬業」:職場新倫理下的「出勤主義」迷思與界線
過去,抱病上班、咬牙苦撐的員工,常被視為具備責任感與敬業精神,甚至能換取主管的一句讚賞,彷彿贏得一枚「乖寶寶貼紙」。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與公衛意識的演變,這種被稱為「出勤主義」(Presenteeism)的職場文化,似乎正迎來觀念上的變革。…
強化就業安定與產業韌性:勞動部放寬「減班休息再充電計畫」2變革
在全球經濟與國際情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國內部分產業面臨營運挑戰,不得不協議實施「減班休息」,也就是俗稱的無薪假。為積極維護勞工的就業權益與社會安定,勞動部持續精進各項穩定措施,並宣布大幅放寬「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