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從故事思維到視覺呈現:資深外商主管的高效簡報秘訣

2025/01/17

分享:

合作靠互惠

在職場中,一份優秀的簡報不在於資訊的堆疊,而在於清晰傳遞核心訊息並展現績效管理的成果。

這個深刻的領悟來自於一個真實的經歷:當員工花了大量時間準備一份鉅細靡遺的專案報告,自信滿滿地呈交給主管時,主管只花了短短兩分鐘就指出了報告中的矛盾之處。

成功簡報的思維:主軸應由上而下(top-down)
一份成功的簡報應該採用由上而下(top-down)的思維模式,而非由下而上堆疊資訊。這種轉變源自於理解主管的思維方式:他們更關注「為什麼」(Why)而非「做了什麼」(What)。這個觀點在一位管理顧問業的資深主管分享中得到了印證。他回憶起和大老闆準備業主提案時的場景:大老闆不關注細節資訊的正確性,而是專注於故事主軸的說服力,因為這才是決定專案成敗的關鍵。

1.簡報前:理解聽眾需求、找出共鳴
要打造一份引人入勝的簡報,首先要了解目標聽眾的需求,運用數據分析找出能引起共鳴的結論。接著,善用SCQA(情境、困難、問題、解方)架構來建立故事骨架。這個由麥肯錫顧問芭芭拉.明托提出的方法,能確保簡報內容緊扣聽眾的痛點。同時,透過檢視標題的連貫性,可以確保整個故事脈絡的完整性。

2.內容呈現:表格化、視覺化
在內容呈現上,每一頁簡報都應該遵循表格化的概念。這種源自麥肯錫的視覺化方式,考慮到讀者的閱讀習慣(由左至右,由上而下),能有效降低訊息接收的阻力。例如,在比較不同產品銷量時,可以將區域列在第一欄,其他產品資訊依序排列,讓讀者能夠自然地循序漸進理解資訊。

3.因應資訊特性,選擇視覺化方式
最後,視覺化元素的運用要因應不同的資訊特性。舉例來說,長條圖適合展示A/B測試結果,堆疊圖表適合顯示排名,趨勢圖則適合呈現時間序列的變化。這些視覺化工具不是裝飾,而是強化訊息傳遞的重要手段。

這整個過程讓我領悟到:優秀的簡報不是從細節開始堆疊,而是先確立清晰的結論和故事主軸,再逐步充實內容細節。這種方法不僅能讓訊息更容易被接收,更能確保簡報的每個環節都緊扣目標,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1-8  這種簡報主管很難懂!外商主管:多數人從開始做報告的那一刻就錯了│ 商周 》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績效!Part II》一書的觀點指出,相比於徒勞地尋找員工的「動機」,「行為管理」才是更為實用且可行的管理途徑。
行為是可被觀察、可被衡量,並且可以被具體討論與改善的對象。當績效出現問題時,與其探討員工的「內在動機」,不如聚焦於分析和改善員工的「外在行為」…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113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進退與特徵概況》報告揭示了當前職場面臨的「青黃不接」困境: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因屆齡退休的比例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進與資淺員工的流動率卻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在經驗傳承與人才穩定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