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工資給付新規範:雇主須知的法規重點與未來趨勢

2025/01/17

分享:

合作靠互惠

工資計算給付看似簡單,卻是勞資爭議的主要來源。根據勞動部統計,工資給付爭議已連續五年位居勞資糾紛案件榜首。為了保障勞工權益,法律提供了調解、仲裁、裁決和訴訟四種申訴管道,讓勞工能夠追討應得的薪資。

依據勞動基準法,工資給付必須遵守4項基本事項:

1.薪資必須以新台幣給付,除非勞動契約中明確約定部分可以實物支付。

2.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僅能扣除法定項目如勞健保費等。

補充說明:若勞工向雇主借款,雙方明確達成合意的情況下,可從薪資中扣除部分還款,但不能影響勞工基本生活需求。

3.薪資必須直接給付給勞工本人,不得假手他人,這項規定同樣適用於外籍移工。

4.資方需提供工資各項目計算方式明細;按件計酬者亦同。

給付期限4大原則

勞動部近期更制定了工資給付期限四大原則,為未來發展方向定調。

1.即使勞資雙方另有約定,每月給付次數也不得少於一次。

2.薪資及加班費的給付不得超過工資週期屆滿後15日。

3.若遇假日,必須提前發放而不得延後。

4.到115年底前,企業需根據規模大小調整給付週期,最快需在5日內完成發薪。

△以調整期滿115年度來而言:
500人以上之企業,工資給付週期需在5日內
250-499人之企業,工資給付週期需在5日內
100-249人之企業,工資給付週期需在5日內
99人以下之企業,工資給付週期需在7日內

 

這些規定對企業、尤其中小企業而言,將帶來新的挑戰。過去常見的人工計算薪資方式,在遇到連續假期時容易造成延遲發放。為因應未來更嚴格的給付期限要求,企業必須及早規劃,可以考慮導入數位化出勤管理薪資計算系統,或委託專業顧問處理薪資事務。

工資給付攸關勞資關係的和諧,妥善處理薪資發放不只是遵守法令的問題,更是維持良好勞資關係的關鍵。企業應該重視這個議題,及早做好準備,以免日後面臨勞資糾紛帶來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1-13  常見工資給付爭議:發薪日遇連假怎麼辦?員工跟雇主借錢可以從薪水扣嗎?│ yahoo新聞 》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績效!Part II》一書的觀點指出,相比於徒勞地尋找員工的「動機」,「行為管理」才是更為實用且可行的管理途徑。
行為是可被觀察、可被衡量,並且可以被具體討論與改善的對象。當績效出現問題時,與其探討員工的「內在動機」,不如聚焦於分析和改善員工的「外在行為」…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113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進退與特徵概況》報告揭示了當前職場面臨的「青黃不接」困境: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因屆齡退休的比例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進與資淺員工的流動率卻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在經驗傳承與人才穩定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