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壓力與休假的矛盾:適度休息帶來更好的職涯發展?

2025/02/20

分享:

合作靠互惠

因壓力而產生的各種身心不適感,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重要信號。研究顯示,持續性的壓力會導致從心臟疾病到自體免疫等各種嚴重健康問題。然而,我們往往選擇用錯誤的方式來應對:有人沉溺於社群媒體、有人對菸酒成癮以轉移注意力,可能發展出飲食失調或嚴重的成癮行為。

壓力管理的雙向策略
面對壓力時,我們需要同時從「增加個人資源」與「降低外在需求」兩個方向著手。

個人資源一:充足的睡眠是最關鍵的資源
研究指出,60歲以下成人每晚至少需要7小時睡眠,青少年則需要8小時以上;這不僅能幫助身體恢復,更能提升面對挑戰的能力。有意識的去實踐「提高睡眠時間與睡眠品質」對身心健康的總體提升效果,是立即且顯而易見的。

個人資源二:運動與人際連結的重要性
規律運動能釋放腦內啡,同時培養面對挑戰的韌性。每週至少進行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對維持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此外,保持深度的社交互動同樣不可或缺─每48小時至少要與親友有一次真誠的面對面交談,對人類的心理健康佔有絕對的重要性。

科技使用與界限設定
現代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機近70次,這種持續性的干擾嚴重影響我們的注意力與休息品質,不僅分散工作能量,還大量排擠了精神、身體上的休息時間。建立健康的科技使用習慣、以及限制使用時間的自律,如睡前半小時關閉手機、每天的社群使用時間限制、每週固定時段完全遠離3C產品,對降低壓力具有顯著效果。

休假效益的吊詭真相
諷刺的是,科技越發進步的同時卻沒有減輕人類的工作量,越來越多人放棄應得的休假,或在休假時仍持續工作。然而研究證實,善用休假時間的員工反而更容易獲得職場肯定與加薪機會。這說明了一個重要事實:承認並接受人類能力的侷限,適時給予自己休息的空間,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才能在職涯發展上走得更久更健康。

正視自身限制,走出飽滿人生
工作過度往往源於難以接受人類體能有限、時間有限的事實。適度突破個人極限可以促進成長,但若過度勉強則可能適得其反,健康與精神一但崩毀就難以復原。擁有健康的身心靈,才能保持在精神能量飽滿、頭腦清醒的狀態,在職場上、人際上才有更好的表現、擁有正確精準的決策力。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2-07  研究:休假時間較多的人,獲得加薪的比例更高!│ 商周 》

最新文章

專業雲端人資系統選購指南:中小企業的明智之選

專業雲端人資系統選購指南:中小企業的明智之選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雲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已成為企業實現「選、用、育、留」人才管理目標的關鍵工具。對於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而言,選擇合適的雲端人資系統不僅能提升營運效率,更能因應組織擴編需求。
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系統選擇,人資主管如何做出明智決策?…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