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壓力與休假的矛盾:適度休息帶來更好的職涯發展?

2025/02/20

分享:

合作靠互惠

因壓力而產生的各種身心不適感,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重要信號。研究顯示,持續性的壓力會導致從心臟疾病到自體免疫等各種嚴重健康問題。然而,我們往往選擇用錯誤的方式來應對:有人沉溺於社群媒體、有人對菸酒成癮以轉移注意力,可能發展出飲食失調或嚴重的成癮行為。

壓力管理的雙向策略
面對壓力時,我們需要同時從「增加個人資源」與「降低外在需求」兩個方向著手。

個人資源一:充足的睡眠是最關鍵的資源
研究指出,60歲以下成人每晚至少需要7小時睡眠,青少年則需要8小時以上;這不僅能幫助身體恢復,更能提升面對挑戰的能力。有意識的去實踐「提高睡眠時間與睡眠品質」對身心健康的總體提升效果,是立即且顯而易見的。

個人資源二:運動與人際連結的重要性
規律運動能釋放腦內啡,同時培養面對挑戰的韌性。每週至少進行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對維持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此外,保持深度的社交互動同樣不可或缺─每48小時至少要與親友有一次真誠的面對面交談,對人類的心理健康佔有絕對的重要性。

科技使用與界限設定
現代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機近70次,這種持續性的干擾嚴重影響我們的注意力與休息品質,不僅分散工作能量,還大量排擠了精神、身體上的休息時間。建立健康的科技使用習慣、以及限制使用時間的自律,如睡前半小時關閉手機、每天的社群使用時間限制、每週固定時段完全遠離3C產品,對降低壓力具有顯著效果。

休假效益的吊詭真相
諷刺的是,科技越發進步的同時卻沒有減輕人類的工作量,越來越多人放棄應得的休假,或在休假時仍持續工作。然而研究證實,善用休假時間的員工反而更容易獲得職場肯定與加薪機會。這說明了一個重要事實:承認並接受人類能力的侷限,適時給予自己休息的空間,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才能在職涯發展上走得更久更健康。

正視自身限制,走出飽滿人生
工作過度往往源於難以接受人類體能有限、時間有限的事實。適度突破個人極限可以促進成長,但若過度勉強則可能適得其反,健康與精神一但崩毀就難以復原。擁有健康的身心靈,才能保持在精神能量飽滿、頭腦清醒的狀態,在職場上、人際上才有更好的表現、擁有正確精準的決策力。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2-07  研究:休假時間較多的人,獲得加薪的比例更高!│ 商周 》

以人為核心的領導變革:重新定義企業價值與人才管理

以人為核心的領導變革:重新定義企業價值與人才管理

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以「以人才為本、領導致勝:領導者必備的人才戰略思維」為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洞察,特別針對Z世代崇尚聰明工作的特質,深度剖析當代企業人才吸引策略的根本性變革。「關鍵人才的招募與留任」已躍居為僅次於生產力提升的第二大經營挑戰…

從救火隊長到團隊領航者:新手主管的角色轉換之路

從救火隊長到團隊領航者:新手主管的角色轉換之路

台灣勞工退休金新制度實施近二十年來,儘管自願提繳的參與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但整體數據顯示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資料,目前選擇額外自行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人數達到129萬人,然而這個數字僅占新制勞工總數的16.85%,顯示超過八成的勞工尚未…

政府推動職安法重大修正:建構更安全友善的勞動環境

政府推動職安法重大修正:建構更安全友善的勞動環境

為進一步保障勞工的工作安全與身心健康,行政院會於本月28日正式通過勞動部所提出的職業安全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這項重要法案即將送交立法院進行審議。此次修法涵蓋23個條文的調整,堪稱自102年該法全文修正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次修訂。
這次修法的核心目標在於降低各類職業災害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