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薪酬正義:上市櫃公司強制分紅基層員工的新紀元
薪資架構在台灣企業發展的歷程中,基層員工常常是利潤分配的絕緣族群。然而,隨著金融監理機關推出的強制加薪酬條款,這一現況可望改變。本文將深入解析這項劃時代的政策,探討其對勞動市場與企業文化的重要影響。
政策源起:改善利潤分配機制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近期對外說明的證交法修正案,標誌著台灣企業薪酬政策的大轉折:新增的第14條第6項明確要求上市(櫃)公司必須在章程中納入基層員工利潤分享機制。這項規定將直接影響1,874家上市櫃公司,要求其在2025年股東會前完成章程修訂。
這項政策的核心目的,是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企業利潤分配機制。過去,公司盈利多數集中在高階管理層,基層員工付出勞動鋪陳版圖,卻難以分享企業成長的果實。新政策將改變這一現狀,強制要求公司在盈利時與基層員工共享成果。
基層員工定義:彈性與底線的平衡
對於「基層員工」的定義,政策設計了一個有彈性、又有底線的框架。依據經濟部公告,基本門檻被設定為「月薪低於6萬3,000元且非經理人」的員工。但政策同時賦予各公司一定的自主權,允許企業根據自身產業特性和營運狀況調整基層員工範圍。
唯一的硬性要求是,任何「企業定義的基層員工」月薪範圍不得低於6萬3,000元。這一設計既尊重了企業的差異性,又確保了員工的基本權益。企業必須通過董事會審議,並將基層員工範圍納入內部控制制度,確保政策執行的嚴謹性。
利潤共享的三種模式
為提供企業更多元的執行選擇,政策設計了三種利潤共享方式:純員工酬勞、調整薪資,以及兩種方式併行。對於選擇員工酬勞途徑的公司,還可以靈活選擇固定數額、區間或下限等不同的分配方式。
這種彈性設計的目的是降低企業的執行壓力,同時保留足夠的政策調整空間;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和人力資源策略,選擇最適合的利潤分享模式。
政策意涵:企業社會責任的新高度
金管會強調,這項政策的根本目的不僅在於調整薪酬,更是希望通過立法引導企業建立更加永續的發展模式。通過強制要求利潤分享,政策旨在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化,建立勞資之間更加良性的互動關係。
這一政策可以被視為台灣邁向更加包容性資本主義的重要一步,不僅回應了社會對薪酬正義的呼聲,也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創造了更穩定的內部生態。
執行時程與未來展望
根據目前規劃,上市櫃公司需要在2025年股東會前完成章程修訂。從2025年度起,企業將按照修訂後的章程,正式啟動基層員工利潤分享機制。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企業將正式進入一個更加重視員工權益的新階段。
結語:邁向更公平的企業生態系統
這項強制加薪酬條款不僅是一項法規修訂,更是台灣企業文化的一次重大變革,體現了社會對於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經濟發展模式的追求。對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挑戰,但更是一個轉型提升的機會。
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台灣企業將通過這項政策而不斷完善其薪酬機制,建立更加良性、更具競爭力的組織文化。這不僅將惠及基層員工,也將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2-26 強制加薪條款上路!員工月薪低於「此門檻」上市櫃公司賺錢要分│ 工商時報 》
以人為核心的領導變革:重新定義企業價值與人才管理
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以「以人才為本、領導致勝:領導者必備的人才戰略思維」為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洞察,特別針對Z世代崇尚聰明工作的特質,深度剖析當代企業人才吸引策略的根本性變革。「關鍵人才的招募與留任」已躍居為僅次於生產力提升的第二大經營挑戰…
從救火隊長到團隊領航者:新手主管的角色轉換之路
台灣勞工退休金新制度實施近二十年來,儘管自願提繳的參與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但整體數據顯示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資料,目前選擇額外自行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人數達到129萬人,然而這個數字僅占新制勞工總數的16.85%,顯示超過八成的勞工尚未…
政府推動職安法重大修正:建構更安全友善的勞動環境
為進一步保障勞工的工作安全與身心健康,行政院會於本月28日正式通過勞動部所提出的職業安全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這項重要法案即將送交立法院進行審議。此次修法涵蓋23個條文的調整,堪稱自102年該法全文修正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次修訂。
這次修法的核心目標在於降低各類職業災害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