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薪酬正義:上市櫃公司強制分紅基層員工的新紀元
薪資架構在台灣企業發展的歷程中,基層員工常常是利潤分配的絕緣族群。然而,隨著金融監理機關推出的強制加薪酬條款,這一現況可望改變。本文將深入解析這項劃時代的政策,探討其對勞動市場與企業文化的重要影響。
政策源起:改善利潤分配機制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近期對外說明的證交法修正案,標誌著台灣企業薪酬政策的大轉折:新增的第14條第6項明確要求上市(櫃)公司必須在章程中納入基層員工利潤分享機制。這項規定將直接影響1,874家上市櫃公司,要求其在2025年股東會前完成章程修訂。
這項政策的核心目的,是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企業利潤分配機制。過去,公司盈利多數集中在高階管理層,基層員工付出勞動鋪陳版圖,卻難以分享企業成長的果實。新政策將改變這一現狀,強制要求公司在盈利時與基層員工共享成果。
基層員工定義:彈性與底線的平衡
對於「基層員工」的定義,政策設計了一個有彈性、又有底線的框架。依據經濟部公告,基本門檻被設定為「月薪低於6萬3,000元且非經理人」的員工。但政策同時賦予各公司一定的自主權,允許企業根據自身產業特性和營運狀況調整基層員工範圍。
唯一的硬性要求是,任何「企業定義的基層員工」月薪範圍不得低於6萬3,000元。這一設計既尊重了企業的差異性,又確保了員工的基本權益。企業必須通過董事會審議,並將基層員工範圍納入內部控制制度,確保政策執行的嚴謹性。
利潤共享的三種模式
為提供企業更多元的執行選擇,政策設計了三種利潤共享方式:純員工酬勞、調整薪資,以及兩種方式併行。對於選擇員工酬勞途徑的公司,還可以靈活選擇固定數額、區間或下限等不同的分配方式。
這種彈性設計的目的是降低企業的執行壓力,同時保留足夠的政策調整空間;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和人力資源策略,選擇最適合的利潤分享模式。
政策意涵:企業社會責任的新高度
金管會強調,這項政策的根本目的不僅在於調整薪酬,更是希望通過立法引導企業建立更加永續的發展模式。通過強制要求利潤分享,政策旨在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化,建立勞資之間更加良性的互動關係。
這一政策可以被視為台灣邁向更加包容性資本主義的重要一步,不僅回應了社會對薪酬正義的呼聲,也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創造了更穩定的內部生態。
執行時程與未來展望
根據目前規劃,上市櫃公司需要在2025年股東會前完成章程修訂。從2025年度起,企業將按照修訂後的章程,正式啟動基層員工利潤分享機制。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企業將正式進入一個更加重視員工權益的新階段。
結語:邁向更公平的企業生態系統
這項強制加薪酬條款不僅是一項法規修訂,更是台灣企業文化的一次重大變革,體現了社會對於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經濟發展模式的追求。對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挑戰,但更是一個轉型提升的機會。
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台灣企業將通過這項政策而不斷完善其薪酬機制,建立更加良性、更具競爭力的組織文化。這不僅將惠及基層員工,也將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2-26 強制加薪條款上路!員工月薪低於「此門檻」上市櫃公司賺錢要分│ 工商時報 》
8/23罷免、公投日─排班與給薪有哪些注意事項?
公民投票是我國憲政體制下,實現民主與保障人民參政權的重要制度,因此法律保障勞工的投票權益,以及制訂了相關的配套措施。然而公投與先前的罷免案規則相同嗎?公司行號在排班和給薪方面要注意哪些事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雇主的法律責任邊界:雇傭外國人的監督義務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外國人在台工作已成為常見現象,然而相關的法規管制也隨之嚴格。就業服務法第44條明文禁止任何人非法容留外國人從事工作,這項規定看似清楚明確,但在實務運作中卻有複雜邊界問題…
馬斯克的面試絕招:一道問題曝求職者的真實力
求職者常會美化自己的經歷與能力,讓雇主難以判斷其真實實力──如何精準識別並招募到真正的人才,已成為企業經營中最關鍵的挑戰之一。馬斯克(Elon Musk)對於人才招聘有著獨特而務實的見解:「我的員工可以沒有大學學歷,如果能夠發現求職者具備專長領域相關的具體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