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資遣試用期員工可以不用通報?未遵守勞基法恐罰錢
在現代勞動關係中,人才招募系統成為企業篩選人才的關鍵工具,試用期往往被雇主視為篩選人才的關鍵階段。然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近期的執法行動,再次提醒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勞動法規,即便是試用期員工也享有完整的法律保護。本文將深入剖析試用期員工資遣的法律細節與重要性。
試用期迷思:法律保障無分階段
許多雇主存在一個普遍的誤解:認為試用期員工可以隨意資遣,不需完全遵守勞動法令的全部規範──事實上,勞工從受僱的第一天起,就已經享有全面的法律保障。無論是否約定試用期,雇主都必須遵守相關勞動法規,尊重員工的基本權益。
北市勞動局長高寶華明確指出,試用期並不是雇主任意處置員工的免死金牌。即便員工在試用期間被認定不適任,雇主仍然必須遵循法定程序,特別是資遣通報這一關鍵環節。
資遣通報:雇主的法定義務
《就業服務法》第33條對資遣通報設定了明確的法律要求。當雇主決定終止勞動契約時,必須在資遣該員工的離職10日前,向主管機關通報詳細資訊,包括員工姓名、工作職務、資遣事由及離職日期。
這一規定適用於所有員工,無論是正職、試用期或臨時工。若員工在職未滿10日,雇主必須在員工離職日起3日內完成通報。違反此規定,將面臨最高15萬元的罰鍰。
法律適用:預告期與通報的關鍵區別
企業常常混淆《勞動基準法》的離職預告期與《就業服務法》的資遣通報。這兩項法律規定看似相似,實則有著本質的不同:
• 《勞動基準法》第16條的「預告期」是雇主在終止契約前,必須提前向員工本人預告
• 《就業服務法》第33條的「資遣通報」則是向主管機關進行正式通報
這兩者在法源依據和適用對象上存在顯著差異,企業必須清楚區分,避免觸法。
比較表:
法源 | 對象 | 時限 | |
預告期 | 《勞動基準法》第16條 | 提前向員工本人預告 | 年資越長,預告期越長 |
資遣通報 | 《就業服務法》第33條 | 向主管機關進行正式通報 | 資遣員工離職10日前通報 |
違法風險:不可忽視的法律後果
對於未確切執行資遣通報的企業,不僅面臨罰鍰的威脅,更可能損害企業形象和勞資關係。北市勞動局的案例清楚地展示,即便是出於無心的疏忽,也可能招致嚴重的法律後果及罰鍰。
企業因應:合規的最佳實踐
為避免類似違法風險,企業應:
• 建立完善的人資管理流程
• 定期培訓人資人員,確保其了解最新勞動法規
• 制定標準化的員工離職作業流程
• 建立內部檢核機制,確保每一個離職流程都合法合規
結語:尊重與保護的勞動文化
試用期員工的法律保護,不僅是一個法律議題,更反映了現代社會對勞動權益的基本尊重。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都應該以開放、互信的態度看待勞動關係,共同維護一個公平、透明的職場環境。
法律的嚴格執行,本質上是為了保護最弱勢的勞動者,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在體面的工作環境中獲得應有的尊重與保障。對企業而言,合規不僅是一種法律義務,更是建立良好企業文化的基石。
—
*註1:《勞動基準法》第16條
雇主依第十一條或第十三條但書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者,其預告期間依左列各款之規定:
一、繼續工作三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於十日前預告之。
二、繼續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滿者,於二十日前預告之。
三、繼續工作三年以上者,於三十日前預告之。
勞工於接到前項預告後,為另謀工作得於工作時間請假外出。其請假時數,每星期不得超過二日之工作時間,請假期間之工資照給。
雇主未依第一項規定期間預告而終止契約者,應給付預告期間之工資。
*註2:《就業服務法》第33條
雇主資遣員工時,應於員工離職之十日前,將被資遣員工之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擔任工作、資遣事由及需否就業輔導等事項,列冊通報當地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但其資遣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之情事所致者,應自被資遣員工離職之日起三日內為之。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接獲前項通報資料後,應依被資遣人員之志願、工作能力,協助其再就業。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2-26 開除試用期員工「未通報資遣」違法! 北市勞動局:最高罰15萬│ 週刊王 》
最新文章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
2025綜所稅解析:免稅門檻提高、五大稅制調整
隨著2025年報稅季即將來臨,財政部針對綜合所得稅實施多項新制,包含免稅門檻調高、扣除額度調整、報稅時間延長等重要變革,這些稅制調整將為不同家庭組成的納稅人帶來實質減稅效益。…
上市櫃公司提升員工健康管理 納入公司治理評鑑
健保署近日提出修改「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的草案,其中關於醫事人員薪資門檻的規定引發醫界強烈關注。在台灣邁向健康永續發展的國家願景下,企業對員工健康福祉的重視程度將成為評價公司治理品質的重要指標。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宣布,上市櫃公司若能在公司網站及股東會年報中,揭露防治肥胖及三高等員工健康相關措施及其實施成效,將可獲得公司治理評鑑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