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2025綜所稅解析:免稅門檻提高、五大稅制調整

2025/04/24

分享:

合作靠互惠

隨著2025年報稅季即將來臨,財政部針對綜合所得稅實施多項新制,包含免稅門檻調高、扣除額度調整、報稅時間延長等重要變革,這些稅制調整將為不同家庭組成的納稅人帶來實質減稅效益。
免稅門檻全面提升 不同家庭類型受惠

2025年綜合所得稅的免稅門檻大幅提高,各類家庭組成均可享有較優惠的免稅標準。
▪ 單身者的免稅門檻提高至44.6萬元,若為租屋族則可達62.6萬元
▪ 雙薪家庭若無扶養親屬,免稅門檻達89.2萬元;對於育有兩名6歲以下子女的四口之家,年所得低於146.1萬元則可免稅。

這些調整將使中低收入家庭的稅負大幅減輕。

免稅額度:
▪ 基本生活費總額從20.2萬元調高8,000元至21萬元
▪未滿70歲者從9.2萬元調高5,000元至9.7萬元
▪滿70歲長者則從13.8萬元調高7,000元至14.5萬元

這些調整有效減輕一般家庭和高齡家庭的稅負壓力。

標準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大幅調整

標準扣除額部分同樣有明顯提升:
單身者從12.4萬元調高7,000元至13.1萬元;夫妻從24.8萬元調高1.4萬元至26.2萬元。薪資所得扣除額也從20.7萬元增加至21.8萬元,提高了受薪階級的稅負優惠。此外,基本所得額免稅額度從670萬元大幅調高至750萬元,為高資產族群提供更友善的課稅環境。

特別扣除額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重大調整,從原本一律12萬元,改為第一胎15萬元、第二胎以上每胎高達22.5萬元,且適用年齡從5歲以下擴大至6歲以下。這項政策旨在幫助減輕育兒家庭負擔,特別是鼓勵多胎家庭。

▪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從20.7萬元調高1.1萬元至21.8萬元,提供身心障礙者家庭更多稅務支持。

▪ 「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則有結構性變革,從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且金額從12萬元大幅調高6萬元至18萬元。此項變更尤其重要,因為過去租金支出列在列舉扣除額中,常因總額不及標準扣除額而無法實際運用,現在改為特別扣除額後,租屋族可以實際享受到這項減稅優惠。

2025年申報的113年度所得稅級距也全面調高,最低5%級距的綜合所得淨額從56萬元上調至59萬元;最高40%級距則從472萬元上調至498萬元,中間各級距也都有相應調整。
這種級距調升反映了通膨因素,讓納稅人在實質所得未增加的情況下,不會因通膨而被推入較高稅率級距。

綜合所得稅採用累進稅率制度,所得淨額越高者被課徵較高稅率,所得淨額越低者可繳納較少稅額。目前稅制設定五個課稅級距,分別為5%、12%、20%、30%及40%,納稅人可根據自身所得淨額落在的級距,計算應納稅額。

因應關稅衝擊 報稅期限延長一個月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衝擊,財政部依行政院指示特別將申報期限延長一個月,從原本5月31日延至6月30日(星期一)。這項決定為納稅人提供更充裕的準備時間,減輕可能的經濟壓力。
同時,八種稅目繳納如有困難,也可申請延期一年或分期三年繳稅,且不限繳稅金額、免加計利息,提供納稅人更彈性的繳稅選擇。

儘管申報期限延長,退稅期程仍維持不變:
▪第一批退稅於2025年7月31日起開始,適用於6月30日前透過網路、電話申報,或5月12日前以紙本方式於戶籍地國稅局申報者
▪ 第二批則於2025年10月31日起,適用於5月12日前以紙本方式前往非戶籍地國稅局申報,或5月13日後以紙本方式申報者
▪ 第三批於2026年1月20日起,適用於逾期申報者

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格與計算方式詳解
綜合所得稅採用家戶申報制,包含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單身者僅需計算個人年收入;已婚者可依所得和撫養狀況,選擇分開或合併報稅,找出最有利的計稅方式。自2023年起,民法已下修成年年齡至18歲,報稅人應注意這項變更對扶養申報的影響。

判斷是否列為扶養人或自行申報,主要依據兩個條件:一是年齡是否未成年(2007年1月1日後出生);二是是否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條件。符合條件者可被列為受扶養親屬。

綜合所得稅計算過程可分為三個主要步驟:
1. 計算基本生活費差額
2. 計算綜合所得淨額
3. 依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

納稅人也可前往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的綜合所得稅試算頁面,輸入相關數據後查詢本年度的繳稅或退稅金額。

多元報稅方式與常見問題解答
2025年報稅提供多種便捷管道,包括電腦網路申報、下載財政部軟體申報、手機報稅及人工申報。為加速申報流程,財政部國稅局提供「稅額估算表」,納稅人登入網路申報系統後即可下載,確認無誤後即可申報。

關於常見問題,若未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可能是因為符合特定條件而被排除在自動寄送範圍外,建議直接登入綜合所得稅申報系統查詢。

若不慎忘記報稅,將面臨每逾三日按滯納數額加徵百分之一滯納金的處罰,逾30日仍未繳納者則會被移送強制執行,甚至可能被處以最高三倍的罰鍰。

未如期繳納稅款者,稽徵機關將於繳納期間屆滿30日後依法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強制執行。執行分署會以傳繳通知書通知限期繳納,納稅人可視欠繳金額選擇至便利商店、行政執行分署、金融機構繳納,或以郵政匯票方式支付。

透過了解這些稅制變革和申報注意事項,納稅人可以更有效地規劃稅務安排,充分利用新稅制帶來的減稅優惠,同時避免因疏忽而產生的罰鍰和滯納金。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4-17  2025綜合所得稅》免稅門檻、5大新制、延長時間、最新報稅級距一次看!│ 商周 》

最新文章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

上市櫃公司提升員工健康管理 納入公司治理評鑑

上市櫃公司提升員工健康管理 納入公司治理評鑑

健保署近日提出修改「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的草案,其中關於醫事人員薪資門檻的規定引發醫界強烈關注。在台灣邁向健康永續發展的國家願景下,企業對員工健康福祉的重視程度將成為評價公司治理品質的重要指標。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宣布,上市櫃公司若能在公司網站及股東會年報中,揭露防治肥胖及三高等員工健康相關措施及其實施成效,將可獲得公司治理評鑑加分…

人才流失的真相:超越薪資的職場留才關鍵

人才流失的真相:超越薪資的職場留才關鍵

在台灣的職場環境中,許多企業主仍然以為高薪就能留住人才,殊不知員工離職的真正原因往往更為複雜。
一位資深人資專家的求職經歷,揭示了許多企業在人才管理上的盲點:薪資固然重要,但企業文化上的問題,才是驅使優秀人才出走的真正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