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注意!雙重勞保加保者 面臨審查風險

2025/04/24

分享:

合作靠互惠

工會與企業雙重勞保加保者面臨審查風險:年資可能歸零且保費恐遭充公

雙重加保現象引起勞保局關注
人資人事管理實務中,針對員工勞保加保狀況的掌握愈發重要。在台灣,約有300萬勞工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其中不少人為了提高投保薪資水準,同時透過就職公司辦理勞保加保,形成所謂的「雙邊加保」現象。

最近勞保局開始強化對此類雙重投保行為的審查,一旦被認定為不符合規定的投保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原有的工會勞保年資全部歸零,已繳納的保費也可能被視為無效而被充公。

真實案例揭露:勞保局如何展開審查
一位專精於勞保議題的YouTuber「勞工朋友的秘書-張秘書」近期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一位台中網友長期在雙北地區的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後來轉職到中部的公司工作,公司也為其辦理了勞保加保。

後來,勞保局主動向該公司發函調查,詢問這位勞工是否確實在該公司工作、何時開始加保、是否在到職當天便完成加保等細節問題。當工會加保地點與實際工作地點相距較遠時,更容易引起官方的關注與質疑。

如何解釋雙重加保並保留年資?
張秘書指出,如果勞工是剛剛轉職,還未來得及辦理工會退保,遇到勞保局調查時,可以向勞保局解釋自己是想確認新工作穩定後再辦理工會退保。這種情況下,原有的工會年資有可能被保留下來。

然而,若公司回覆勞保局說此勞工已任職相當長的時間,且工會加保地點與實際工作地區存在較長距離,缺乏合理的地緣關係,再加上兩份工作性質有重疊之處,那麼職業工會的投保資格就很可能被撤銷。

勞保局審查的兩大重點:工作地緣與性質
勞保局強化查核的兩個主要重點,是工作地緣關係和工作性質:

工作地緣關係
勞保局會比對公司與工會的所在地點,如果兩者距離過遠,勞工不可能同時在相距甚遠的兩地工作,就容易引發質疑。
儘管勞工可以嘗試以不同的戶籍地或居住地作為解釋,但如果加保地區之間的距離不合理,勞保局仍可能啟動查核程序;通常會以公司加保的工作事實為主要依據,而工會加保則有可能被取消。

工作性質
根據相關規定,職業工會的適用對象主要是沒有特定雇主或從事兼職工作的人員,且兼職工作內容不應與正職工作重疊。舉例來說,如果一名勞工在電子公司擔任正職工作,就不能再加入電子相關職業工會投保。只有當勞工從事的副業,如手工藝或外送服務等與正職完全無關的工作,才符合加入工會投保的資格。

及時自我檢視避免權益受損
張秘書特別強調,勞保局此次的查核行動並非針對特定個案,而是全面性的審查。因此,目前有「雙邊加保」的勞工朋友應該儘快檢視自己的加保情況是否符合規定,特別是在地點與職務性質方面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

若不幸被查出違規,最嚴重的情況不僅是原有工會的勞保年資被清零,已經繳納的保費也會被認定為無效並被充公。這對於長期透過工會加保的勞工來說,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不僅影響未來的退休金計算,也可能導致已投入的保費完全喪失。

為保障自身權益,有雙重加保情況的勞工應儘速了解相關規定,並確保自己的投保狀況合法合規,避免在未來面臨年資歸零、保費充公的風險。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4-19  工會加保勞保看過來!「2情況」恐年資歸零、保費充公│ 東森新聞 》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不彰?管理不再依賴「動機」,聚焦「行為診斷」的系統化管理學

《績效!績效!Part II》一書的觀點指出,相比於徒勞地尋找員工的「動機」,「行為管理」才是更為實用且可行的管理途徑。
行為是可被觀察、可被衡量,並且可以被具體討論與改善的對象。當績效出現問題時,與其探討員工的「內在動機」,不如聚焦於分析和改善員工的「外在行為」…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主計總處數據揭:台灣勞動市場「經驗斷層」與人才流失困境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113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進退與特徵概況》報告揭示了當前職場面臨的「青黃不接」困境: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因屆齡退休的比例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進與資淺員工的流動率卻居高不下,使得企業在經驗傳承與人才穩定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