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立院通過《紀念日條例》全國新增五天假
法案概要與通過過程
面對假期政策調整頻繁,企業導入雲端人資系統已成為因應排班與出勤管理的重要工具。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國民黨團推動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為全國民眾增添五天假期。
新增的假日包括小年夜、教師節(9月28日)、台灣光復節(10月25日)、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以及勞動節(5月1日)全國放假。該法案通過後,將於總統公布即刻實施,最快今年教師節便能適用新規定。
假期具體調整內容
此草案除保留原有的元旦、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春節、兒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國慶日等假期外,特別新增五天全國性假日。此外,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假期也從1日延長為3日,而放假與補班規則則授權行政機關處理。
這次法案通過後,將建立更明確且穩定的國定假日制度,使勞工休假權益不再受限於行政命令的變動與政策更迭,進一步保障基本勞動權益。
朝野立場交鋒
民進黨立委黃捷表示,該草案在表決前一刻才提出臨時動議版本,且未經充分討論便倉促立法。她認為放假日設立應考量更多面向,包括勞工輪班、交通運輸規劃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史觀差異導致某些重要紀念日如美麗島事件(12月10日)、婚姻平權紀念日及白色恐怖紀念日等未被納入考量。
相對地,國民黨立委張智倫強調,此法案旨在回應勞工團體及基層民意「還我七天假」的訴求,希望透過法律位階的條文規範,確保勞工休假權益不受政策更迭影響。但法案提出後,才發現中秋節、教師節、國慶日、光復節等4節日全都集中在9~10月份,並未經過審慎安排與考量便推動法案。
法案影響與社會意義
本次「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通過,旨在滿足基層勞工對假期的訴求,體現「還假於民」的核心價值。法案將國定假日制度法制化,使假期安排更加穩定可預期,避免因行政命令變動而影響民眾權益。
此法案實施後,全國將共增加五天假期,為民眾工作與生活平衡提供更多支持。然而,對於史觀差異所導致的紀念日選擇爭議,以及下半年的集中放假對企業營運、交通規劃等方面的影響,仍需社會各界持續關注與討論。
最終,該條例將於總統公布後立即生效,最快將從今年9月28日教師節開始實施新的假期制度,給全國民眾帶來更多休息與團聚的時間。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5-9 全國多5天假!立院三讀《紀念日條例》最快今年教師節可放假│ TVBS 》
職場不友善成生育阻力:超過半數女性婚育後遭遇困境
台灣生育率已連續16年位居全球倒數第一,年輕世代不婚不生的現象日益嚴重。在經濟壓力之外,另一層原因是「育兒環境不友善」,導致上班族即使有成家的念頭,最終仍選擇卻步。人力銀行最新調查揭露了一個令人憂心的事實:超過半數女性坦言,婚育後曾在職場上遭遇各種不友善對待…
主管溝通藝術:在話多與話少之間找到影響力
講太多,擔心會變成大家口中那種「老是插話、愛干涉」的主管;但如果什麼都不說,又怕被認為「主管有你沒你都一樣」,毫無存在價值。
這種「存在感的焦慮」,其實是許多新手主管的共同煩惱。明明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卻常常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這種內心糾結,往往比實際的工作挑戰更令人困擾。…
勞動部修正行政指引:強化天災通勤保障與滾動修正職場霸凌防治
勞動部於23日正式修正發布相關行政指引,針對承攬及派遣勞工的權益保障提出更明確的規範。此次修正聚焦兩大核心議題:一是天然災害發生時雇主應負的通勤協助責任,二是職場霸凌防治及職場不法侵害預防措施的落實,確保派駐及派遣勞工在面對極端天候或職場風險時,能獲得與正職員工同等的安全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