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強制加薪條款上路 企業如何平衡合法與彈性?
自2025年起,所有上市與上櫃公司必須依據《證券交易法》第14條第6項,在公司章程中明文規定:於有盈餘年度,應提撥一定比例金額用於「基層員工」的薪資調整或酬勞分派。此「強制加薪條款」的核心立意在於確保企業經營成果能更公平地反映在基層員工身上,讓他們從企業旁觀者轉變為企業成長的受益者。
從勞工權益角度看,這項條款無疑為薪資相對較低的基層員工提供了保障。然而,從雇主立場來看,雖然制度立意合理,卻也帶來了制度設計與財務彈性上的新挑戰。
適用對象 與基層員工定義
根據金管會的解釋函令,強制加薪條款適用於所有已上市或上櫃公司。「基層員工」指非屬經理人,且薪資低於一定門檻者。該門檻不得低於「中小企業員工加薪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中所界定的基層標準,目前參考數字約為月薪新台幣63,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可依自身營運狀況與產業特性調整適用對象範圍,例如是否納入子公司、控制公司員工等,但相關規定須於章程中明確定義,並建議搭配內控制度加強管理。
薪資調整與酬勞分派的抉擇
法規提供企業三種選項:調整薪資、分派酬勞或兩者並行。每種方式各有利弊,企業需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最適合的選擇。
薪資調整的影響對員工而言,調薪帶來的「固定收入提升」最為直觀和穩定。然而,對雇主來說,這可能造成長期財務壓力。一旦調薪後,即使隔年公司出現虧損,仍須支付調升後的固定薪資,可能降低人事成本彈性,進而影響公司整體經營調度。
酬勞分派的彈性
相較之下,「酬勞分派」屬於一次性發放,與盈餘直接連動。公司可以每年依盈餘狀況、董事會決議,彈性決定提撥比例及發放金額,較具經濟循環適應性,能更好地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
最佳策略建議
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建議企業採取「兩者並行、以酬勞為主」的策略:
1. 在章程中訂定基本比例,微幅調整基層員工薪資,以提升員工穩定性與留任意願
2. 同時以酬勞方式進行主要盈餘分配,保留營運彈性並發揮激勵效果
這種平衡策略既符合法規要求,又能兼顧企業經營彈性與員工激勵效果。
企業應注意的重點
強制加薪條款不僅是法律義務,更代表了一種企業治理趨勢。若企業未能落實,不僅可能面臨主管機關處分,還會對公司形象與內部員工士氣造成負面影響。反之,若企業能善用此制度來激勵基層員工,不僅能提升留任率與團隊向心力,也有助於企業在ESG、CSR等永續發展評比中獲得正面評價。
企業視為機會而非負擔
強制加薪條款雖名為「強制」,實則是為了建立一個對員工更公平、對企業更具責任感的制度。企業不應將其視為單純的法規遵循負擔,而應視為建立良好員工關係與提升競爭力的契機。
在實務上,企業可透過靈活設計章程內容、妥善搭配酬勞分派與調薪,在符合法令要求的同時,保有企業營運彈性與激勵效果。藉由合理的制度設計,這項規定不僅能保障員工權益,更能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助力。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5-7 法律觀點-強制加薪條款上路 企業如何平衡合法與彈性?│ 工商時報 》
最新文章
AI記得你的秘密─ChatGPT隱私風險揭密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最近表示,他「對於人們如此願意與大型語言模型分享非常私人的詳細資訊,感到非常驚訝」。這種驚訝背後隱藏著一個事實:在AI的世界裡,隱私只是一種幻覺。你與ChatGPT分享的所有內容,都可能成為刑事調查來源、洩漏給未來用戶,甚至被用來針對你設計廣告。…
端午連假加班費怎算?勞工權益一次懂
端午連假上班、加班,薪水怎麼算?國定假日出勤薪資一次懂:根據《勞基法》第30條,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0小時。當工作時間超出這個「正常工時」範圍,即被視為延長工時(加班),雇主必須依法支付加班費。
對於加班時數,法律有明確的限制…
碳排影響財損?氣候變遷下的新挑戰
全球暖化對企業的影響已遠超出碳關稅和供應鏈減排要求,而是演變為全球層面的經濟衝擊。根據IPCC報告及相關經濟研究,若全球升溫達到3.2℃,將導致全球GDP損失10-18%,相當於10-20兆美元的產值。
──面對這個驚人的數值虧損預估,我們必須意識到,人類正進入「不減碳、損失更多」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