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7成上班族薪資低於平均值! Q1數據現警訊
在企業推動精準薪酬策略與導入人事薪資管理系統的當下,台灣勞動市場的薪資分配問題仍持續惡化。
薪資統計創新高記錄:近7成人未達平均水準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3月薪資統計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未達平均月薪的人數占總受僱人數高達69.77%,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這意味著近7成的上班族實際薪資低於平均水準,且這一比例在過去六年間持續攀升,從66.75%增至現在的69.77%。
低於平均月薪的勞工占比逐年提高,反映出台灣勞動市場薪資分配不均的現象日益嚴重。
平均數與中位數的落差:真實薪資情況的反映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第一季平均月薪達4.7萬元,但更能反映多數人實際薪資水準的中位數僅為3.8萬元。這顯著的差距主要源於薪資「平均數」受到極端高薪族群的拉抬效應,導致平均月薪成長速度快於「中位數」,兩者間的差距因而持續擴大。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解釋,國內850萬名受僱者的薪資成長情況不盡相同。近年來,極端高薪者的薪資成長較為迅速,這拉高了整體平均月薪數據,使得低於平均月薪的人數比例不斷增加。
六年來的持續惡化趨勢:薪資差距擴大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自2020年至2025年(民國109年至114年)每年第一季低於平均月薪的人數占比依序為66.75%、66.82%、67.17%、68.18%、69.15%、69.77%。這一連續上升的趨勢,反映出台灣薪資結構問題與薪資不均現象正在持續惡化。
實質薪資增長轉正:勞動市場穩定跡象
儘管存在薪資分配不均的問題,譚文玲表示,受惠於基本工資調升及企業加薪措施,今年第一季平均月薪年增率達3.03%,創下近25年同期最高紀錄(自1990年以來)。更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通膨率後的實質月薪年增率為0.81%,這是近四年同期首度出現正成長。
從平均數的角度來看,月薪增幅已超過物價漲幅,顯示台灣勞動市場整體保持穩定發展。然而,美中關稅談判向好的發展方向,對國內勞動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仍需進一步觀察。
製造業加班工時增加:AI與國際貿易影響
主計總處同時公布的製造業加班工時數據顯示,受益於AI發展熱潮及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的提前備貨需求,製造業加班工時呈現同步上升趨勢。3月份製造業加班工時已連續十個月保持正成長,其中半導體產業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在第一季的加班工時達25.9小時,創下近46年來同期最高紀錄。
結語:薪資結構問題需重視
關於7成勞工薪水為達平均薪資的比例擴大,台灣社會應更加關注薪資結構失衡問題。雖然整體薪資呈現增長,實質薪資也轉為正成長,但薪資分配不均的情況仍需政府與企業共同面對,思考如何縮小薪資差距,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各階層勞工。
在全球經濟情勢變化與產業轉型的背景下,台灣需要更加重視薪資分配的公平性,才能確保社會穩定與永續發展,讓經濟成長的果實能被更廣泛的民眾所共享。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5-13 你也是嗎?近7成上班族 Q1領不到平均月薪│ 經濟日報 》
職場不友善成生育阻力:超過半數女性婚育後遭遇困境
台灣生育率已連續16年位居全球倒數第一,年輕世代不婚不生的現象日益嚴重。在經濟壓力之外,另一層原因是「育兒環境不友善」,導致上班族即使有成家的念頭,最終仍選擇卻步。人力銀行最新調查揭露了一個令人憂心的事實:超過半數女性坦言,婚育後曾在職場上遭遇各種不友善對待…
主管溝通藝術:在話多與話少之間找到影響力
講太多,擔心會變成大家口中那種「老是插話、愛干涉」的主管;但如果什麼都不說,又怕被認為「主管有你沒你都一樣」,毫無存在價值。
這種「存在感的焦慮」,其實是許多新手主管的共同煩惱。明明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卻常常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這種內心糾結,往往比實際的工作挑戰更令人困擾。…
勞動部修正行政指引:強化天災通勤保障與滾動修正職場霸凌防治
勞動部於23日正式修正發布相關行政指引,針對承攬及派遣勞工的權益保障提出更明確的規範。此次修正聚焦兩大核心議題:一是天然災害發生時雇主應負的通勤協助責任,二是職場霸凌防治及職場不法侵害預防措施的落實,確保派駐及派遣勞工在面對極端天候或職場風險時,能獲得與正職員工同等的安全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