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碳排影響財損?氣候變遷下的新挑戰
氣候變遷的經濟代價
全球暖化對企業的影響已遠超出碳關稅和供應鏈減排要求,而是演變為全球層面的經濟衝擊。根據IPCC報告及相關經濟研究,若全球升溫達到3.2℃,將導致全球GDP損失10-18%,相當於10-20兆美元的產值。
──面對這個驚人的數值虧損預估,我們必須意識到,人類正進入「不減碳、損失更多」的新時代,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成本驅動因素。
氣候引發的新通膨時代
全球正經歷因氣候變遷帶來的新通膨時代。極端天氣事件大幅增加,造成多區域農作物減產,原物料短缺,價格隨之大幅上漲。以可可豆為例,其兩大產區—象牙海岸與迦納因遭遇極端氣候災害,已連續四年歉收,導致國際供應出現嚴重缺口。
這種現象並非個案。全球性的農業歉收與價格飆升正形成骨牌效應,例如小麥、玉米等飼料作物的短缺衝擊畜牧業,使國際肉品價格也紛紛上漲。氣候變遷引發的通膨壓力已逐漸滲透各個產業領域。
製造業面臨的供應鏈風暴
不僅食品業,製造業同樣正面臨氣候變遷催化的供應鏈風暴。2022年,中國半導體和太陽能板製造重鎮四川遭遇60年來最嚴重旱熱浪,導致發電主力的水力受限,當地下達限電令、工廠停工6天,衝擊多條供應鏈。
2024年,巴拿馬運河陷入開通百年來第二大乾旱,船舶通行受阻,運量大幅減少近四成,不僅貨物延誤,運輸成本也明顯增加。這些事件清晰地展示了氣候變遷對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實質威脅。
「天涯若比鄰」:台灣的經濟與生存危機
全球經濟正因氣候變遷而進入「天涯若比鄰」的時代。正如聯合國氣候變遷IPCC AR6報告科學家、國際冰川與氣候變遷專家William Colgan所指出,地球任何地方發生的洪澇災害,都會帶出同一個關鍵字:「供應鏈中斷」。這些事件可能不會直接影響在地生產,但會對供應鏈途中的某些環節造成嚴重影響,直接或間接推高企業成本。
台灣因高度依賴國際供應鏈,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造成的全球性衝擊所影響。同時,台灣還面臨更多在地衝擊,例如風災和缺水。根據德國環境組織發表的《氣候風險指數》報告,台灣在近年曾位列全球第7名,這不僅是一個警訊,更顯示台灣企業必須高度關注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挑戰,並調整企業韌性,以降低風險並確保競爭力。
海平面上升:島國台灣的迫切隱憂
對島國台灣而言,還有一個更迫切的隱憂:海平面上升。1901-2018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0公分,且上升速度越來越快,諸多研究推測在未來100~200年間可能上升數公尺之多。
William Colgan指出,「沒有一個沿海城市已為數公尺甚至數十公尺的海平面變化做好準備,台北和高雄也不例外。」極地冰層融化注入海洋後導致海平面上升,改變全球氣候系統,使大型風暴更頻繁出現。對城市而言,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脅到基礎設施,高鹽分的海水也會慢慢侵入地下水層,影響民生和產業用水。雖然這是一種較緩慢的危害,但處理成本可能極為昂貴。
群體協力共好:最佳永續未來策略
IPCC於2021年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中,提出「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模擬出不同社會經濟情境下對未來氣候發展的預測。最理想的情境是各國協力改善氣候變遷的永續模式,這需要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同時也需要由下而上的消費者和企業行動支持。
台灣產業的低碳轉型
台灣的產業低碳轉型正朝向協力共好的方向邁進。繼經濟部推動「以大帶小」政策輔導產業低碳轉型後,日月光更攜手封測同業、台灣半導體協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勤業眾信與BSI英國標準協會,成立「企業價值鏈(範疇三)溫室氣體盤查與報告工作小組」。
這個工作小組共同制定封測產業專屬的GHG盤查指引,旨在提高企業碳管理效率,強化企業減碳行動的落實能力,帶動半導體產業鏈朝淨零排放的方向邁進。而許多企業也開始逐步重視ESG的落實與推動,這種協力共好的模式,正是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的關鍵策略。
面對氣候變遷的全球性威脅,科技將發揮重要作用。如William Colgan所言:「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減碳技術,改變將不會發生。」產業協力、技術創新與永續經營理念的共享,將成為我們共同邁向低碳未來的關鍵路徑。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5-8 「不減碳、損失更多」的時代來臨!氣候變遷衝擊全球供應鏈,日月光如何用共好思維領先淨零賽道?│ 商周 》
最新文章
AI記得你的秘密─ChatGPT隱私風險揭密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最近表示,他「對於人們如此願意與大型語言模型分享非常私人的詳細資訊,感到非常驚訝」。這種驚訝背後隱藏著一個事實:在AI的世界裡,隱私只是一種幻覺。你與ChatGPT分享的所有內容,都可能成為刑事調查來源、洩漏給未來用戶,甚至被用來針對你設計廣告。…
端午連假加班費怎算?勞工權益一次懂
端午連假上班、加班,薪水怎麼算?國定假日出勤薪資一次懂:根據《勞基法》第30條,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0小時。當工作時間超出這個「正常工時」範圍,即被視為延長工時(加班),雇主必須依法支付加班費。
對於加班時數,法律有明確的限制…
7成上班族薪資低於平均值! Q1數據現警訊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3月薪資統計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未達平均月薪的人數占總受僱人數高達69.77%,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這意味著近7成的上班族實際薪資低於平均水準,且這一比例在過去六年間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