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大小事

馬斯克的面試絕招:一道問題曝求職者的真實力

2025/08/08

分享:

合作靠互惠

招募KPI的設定與追蹤,能幫助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更精準評估求職者品質與錄用成效。在現代企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具有前瞻視野的領導者,更需要一支卓越的團隊作為支撐。然而,在求職過程中,求職者常會美化自己的經歷與能力,讓雇主難以判斷其真實實力──如何精準識別並招募到真正的人才,已成為企業經營中最關鍵的挑戰之一。

破解學歷至上迷思:馬斯克的人才觀─能力重於學歷的招聘理念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對於人才招聘有著獨特而務實的見解。在2014年的一次公開訪談中,他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的員工可以沒有大學學歷,甚至連高中都沒畢業。」這番話顛覆了傳統企業對於高學歷人才的迷思,認為實際能力勝過紙上文憑。

馬斯克深信,一個人的潛力和價值不能單純透過學校成績或畢業證書來衡量,他更關注求職者是否具備真正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的招聘策略,就是透過深入了解求職者過去的實際經驗,來評估其真實擁有的實力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

成就導向的評估標準
馬斯克認為:「如果能夠發現與候選人專長領域相關的具體成就,那麼就有理由相信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持續展現同樣的優異表現。」

這種招聘理念的核心在於,一個在過去能夠克服挑戰、創造成果的人,在面對新的工作環境時,也更有可能展現出同樣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執行力。

面試場上的真相與謊言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幾乎每位候選人都會在面試過程中對自己的能力和經驗進行某種程度的包裝或美化;不僅讓面試官難以準確評估其真實能力,也可能導致企業招聘到不符合期望的員工。

許多時候只有在新員工正式入職並工作一段時間後,雇主才能真正了解其實際能力。這種延後發現的問題不僅造成企業人力資源的浪費,也可能影響團隊的整體績效和士氣。因此,如何在面試階段就能有效識別候選人的真實能力,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課題。

馬斯克的面試秘密武器:關鍵問題的威力
馬斯克在2017年的世界政府高峰會上分享了他的獨門面試技巧。他透露自己在每次面談中都會問候選人同一個問題:
「請你告訴我你遇過最棘手的問題,以及你如何解決那個問題。」
馬斯克期待聽到的不僅是問題本身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候選人能夠詳細說明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細節決定真偽
馬斯克強調,「真正解決問題的人,講得出細節,他們知道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麼。」這種對細節的要求,正是區分真實經驗與虛假宣稱的關鍵所在。

他指出,那些真正經歷過困難挑戰的人,絕對不會忘記當時的痛苦和掙扎,這種深刻的記憶會反映在他們的敘述中,包含情感的起伏、思考的過程,以及最終找到解決方案時的成就感。相反地,那些編造經驗的人往往只能提供表面的描述,缺乏深度和真實感。

科學驗證:不對稱資訊管理技術
《記憶與認知期刊》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名為「不對稱資訊管理」的技術,這種方法與馬斯克的做法有著驚人的呼應。

這項研究證明了透過要求受試者提供詳細資訊的方式,確實能夠有效識別虛假陳述。研究結果顯示,說謊者往往無法提供豐富的細節、或是在描述過程中出現前後不一致的情況。

偵訊技術的應用轉換
不對稱資訊管理技術最初是為了刑事偵訊而開發的,調查人員透過要求嫌疑人詳細說明事件經過,並在過程中觀察其反應和言詞的一致性。核心原理在於:說實話的人能夠提供豐富而一致的細節,而說謊的人則會在細節描述上出現漏洞或矛盾。

實務應用1:引導深度敘述的技巧
在實際應用這種面試技巧時,面試官需要掌握幾個重要的要點。首先,必須鼓勵候選人提供盡可能詳細的資訊,包括問題的背景、面臨的挑戰、採取的行動,以及最終的結果。透過這種全面的敘述,面試官能夠獲得更完整的資訊來判斷候選人的真實能力。

其次,面試官需要仔細觀察候選人在敘述過程中的反應。那些真正有經驗的人通常會表現出對細節的掌握和對過程的清晰記憶,而那些缺乏實際經驗的人則可能在某些環節上顯得模糊或不確定。

實務應用2:識別虛假陳述的信號
當候選人在回答問題時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暗示其陳述存在問題:對某些關鍵細節含糊其詞、無法提供具體的數據或證據、敘述過於簡化或表面化、前後敘述出現矛盾。

說謊者往往會限制自己提供的資訊量,因為他們擔心提供過多細節可能會暴露謊言的破綻。相反地,那些具有真實經驗的人不僅願意分享細節,還能夠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同一個事件,展現出對情況的全面理解。

 

現代招聘的啟示與未來發展
這種基於心理學原理的面試技巧,為現代企業的人才招聘提供了重要的啟示,甚至已逐漸廣為使用。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企業需要更精準的方法來識別真正的人才、別再受限於學歷迷思。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1-5-3  馬斯克面試時,用這一題戳破「騙子」!研究證實:這方法有效|經理人》

雇主的法律責任邊界:雇傭外國人的監督義務

雇主的法律責任邊界:雇傭外國人的監督義務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外國人在台工作已成為常見現象,然而相關的法規管制也隨之嚴格。就業服務法第44條明文禁止任何人非法容留外國人從事工作,這項規定看似清楚明確,但在實務運作中卻有複雜邊界問題…

產假延長12週政策 引發社會各界正反辯論

產假延長12週政策 引發社會各界正反辯論

立法院近期針對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展開討論,其中最受矚目的議題便是將女性產假從現行的八週延長至十二週。這項提案不僅引起政界關注,更在社會各界掀起激烈的正反兩面辯論,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於育兒政策、性別平權以及勞工權益保障等複雜議題的不同觀點。…

減班休息人數創新高 20%關稅政策的市場隱憂

減班休息人數創新高 20%關稅政策的市場隱憂

美國白宮近期正式公布針對台灣產品課徵20%關稅的政策決定,此舉引發學界對於國內就業市場可能遭受衝擊的擔憂,專家學者紛紛示警可能出現勞動環境「承受痛苦的風險」。勞動部於8/1發布的最新減班休息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實施減班休息制度的勞工人數已經攀升至3,4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