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以人為核心的領導變革:重新定義企業價值與人才管理

2025/09/05

分享:

合作靠互惠

管理思維的時代轉折
人才管理系統已成為企業因應新世代人力挑戰的重要工具。在2025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所主辦的管理年會上,以「川普 2.0 × AI:迎戰雙重變局」為核心議題,匯聚了眾多世界級專家學者,深入探討企業在面對政經變局與人工智慧浪潮下的雙軌轉型策略。

在這場思想盛宴中,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以「以人才為本、領導致勝:領導者必備的人才戰略思維」為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洞察,特別針對Z世代崇尚聰明工作的特質,深度剖析當代企業人才吸引策略的根本性變革。

當今企業領導者所面臨的挑戰,已經遠超傳統管理學所能涵蓋的範疇。根據IBM針對全球執行長進行的年度調查顯示,「關鍵人才的招募與留任」已躍居為僅次於生產力提升的第二大經營挑戰。這項數據不僅反映出全球人才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更深刻地提醒我們,人才管理已不再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專屬領域,而是直接影響企業存續與發展的核心戰略議題。

在這個由人才決定企業成敗的新時代,傳統的管理思維正面臨衝擊:過去那套以控制和績效為導向的管理模式,在面對新世代員工時顯得力不從心,甚至可能成為人才流失的推力。領導者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哲學,從根本上轉變對人才的認知與對待方式。

 

新世代價值觀的深層解讀
蔡維奇副校長在多年的EMBA教學經驗中發現,許多高階主管都面臨著相同的困擾:如何與新世代員工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樑,並激發他們的工作熱忱。

根據《Cheers》雜誌對應屆畢業生所進行的深度調查,除了薪資待遇和福利保障等傳統考量因素外,新世代員工更加重視兩個深層次的心理需求與期待:

1. 組織文化的開放性與活潑度
他們期待在一個權力距離相對較小、溝通方式相對扁平的工作環境中發揮才能。在這樣的環境裡,主管願意真誠地傾聽下屬的意見,同事之間可以自然地以英文名相稱,辦公空間的設計也鼓勵透明化的互動與協作。

2. 對工作效率與時間管理是否合理
新世代普遍信奉「聰明工作勝於辛勤工作」的理念,他們認為長時間加班不僅不是敬業精神的象徵,反而可能是工作效率低下或組織管理不當的警訊。他們更傾向於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最大的價值,而不是單純地延長工作時數。

這兩大期待最終都指向一個核心概念: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然而,蔡維奇強調,我們需要從更深層的學理角度來理解這個議題。平衡的反面是衝突,因此工作生活平衡的本質,實際上是如何消弭工作角色與生活角色之間的潛在衝突。

 

全人發展的管理新典範
每個人在職場之外,都同時扮演著多重社會角色:父母、子女、配偶、朋友等等。真正的工作生活平衡,不僅意味著企業要協助員工在職場上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要積極支持他們擁有其他生活領域的發展空間。

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導入彈性工作時間、遠距辦公、員工協助方案等各種友善措施,這些做法確實具有正面意義。然而,制度的建立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關鍵在於高階管理層的思維轉變。

 

重新思考企業存在的意義
蔡維奇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更加根本性的哲學問題:「協助員工獲得快樂與幸福,是否應該成為企業經營中值得追求的目標?」
雖然多數人會直覺地表示認同,但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認為過度強調員工幸福感可能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力,甚至是在鼓勵安逸的小確幸心態。對於這個議題,可以從兩個不同的層次來進行思考。

第一個層次是「工具性」的觀點,也就是將員工幸福感視為提升組織績效的有效手段。
大量的研究證據顯示,快樂的員工確實能夠提供更優質的客戶服務,展現更高的創新能力,並且具有更強的組織承諾。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員工幸福感在商業邏輯上完全成立。

然而,蔡維奇更推崇第二個層次的思考方式,也就是「目的性」的觀點。
在這種思維框架下,員工的幸福感本身就被視為企業經營的重要目標之一,而不僅僅是達成其他目標的手段。這代表著一種更高維度的企業經營哲學,認為企業的存在不僅是為了創造經濟利潤,更肩負著提升員工福祉和社會整體福利的責任

美國SAS公司的創辦人就是這種經營哲學的典型代表,他的創業初心非常純粹:「我創辦一家公司,就是要讓員工能夠開心地努力工作。」而在台灣,備受尊敬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也曾明確表示,在所有利害關係人中,員工是最重要的群體。他認為,企業對待員工的方式,除了提供優渥的待遇和平衡的生活外,更關鍵的是要為他們提供具有意義的工作機會。

 

創造有意義工作的領導藝術
「有意義的工作」這個概念的實踐,不僅來自物質層面的滿足和工作環境的舒適,更重要的是來自工作本身所能帶來的成就感、價值認同感和使命感。當員工能夠在工作中找到個人價值與組織目標的契合點時,他們自然會展現出更高的投入度和創造力。

要創造有意義的工作,領導者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
1. 首先是洞察力,能夠深入了解每位員工的個人特質、職業抱負和價值追求,然後將這些個人特質與組織的戰略目標進行有機結合。
2. 溝通能力,能夠清晰地向員工闡述他們的工作如何對組織、對客戶、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最後是設計能力,能夠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和職務內容,讓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容易感受到價值和意義。

從支持員工全人發展出發,精通組織溝通與文化建構的藝術,並將創造有意義的快樂職場視為核心目標,這三個要素構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性管理框架。

 

邁向人本領導的未來
現代領導者必須勇於擁抱變革,轉向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這不僅要深刻理解人性的內在需求,更要能夠在實際管理實務中有效回應這些需求。只有當領導者真正將員工視為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生產要素時,才能建立起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這種轉變需要的不只是管理技巧的升級,更需要的是領導者內心深處價值觀念的重新塑造。當我們開始相信每個員工都有追求幸福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權利,並且願意為此提供支持和創造條件時,我們就已經踏上了真正領導致勝的道路。

《 文章參考:2025-8-27 把員工的幸福感當成企業經營目標?領導者必修的人才戰略|遠見 》

【2025 HBR管理年會】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

從救火隊長到團隊領航者:新手主管的角色轉換之路

從救火隊長到團隊領航者:新手主管的角色轉換之路

台灣勞工退休金新制度實施近二十年來,儘管自願提繳的參與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但整體數據顯示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資料,目前選擇額外自行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人數達到129萬人,然而這個數字僅占新制勞工總數的16.85%,顯示超過八成的勞工尚未…

政府推動職安法重大修正:建構更安全友善的勞動環境

政府推動職安法重大修正:建構更安全友善的勞動環境

為進一步保障勞工的工作安全與身心健康,行政院會於本月28日正式通過勞動部所提出的職業安全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這項重要法案即將送交立法院進行審議。此次修法涵蓋23個條文的調整,堪稱自102年該法全文修正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一次修訂。
這次修法的核心目標在於降低各類職業災害的發生機率…

單身族群退休金策略:月退V.S.一次金的抉擇智慧

單身族群退休金策略:月退V.S.一次金的抉擇智慧

現行《勞工保險條例》的規範,當被保險人選擇按月領取老年年金後,若不幸身故且無符合請領條件的遺屬時,該年金給付將立即終止,剩餘未領取的部分也無法轉移給其他人。這項規定讓許多單身勞工在面臨退休抉擇時產生深度焦慮,擔心自己數十年來辛苦繳納的保險費可能因為生命的不可預測而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