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024年勞動報酬創新高:平均85.1萬元背後的薪資成長真相

2025/09/19

分享:

合作靠互惠

主計總處於今日發布的2024年工業及服務業勞動報酬統計數據,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去年台灣勞工的整體薪酬水準創下了多項歷史紀錄,不僅反映出企業營運狀況的改善,也顯示出勞動市場正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根據統計結果,2024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全年勞動報酬達到85.1萬元的歷史新高,相較於前一年度增加了3.4萬元,成長幅度高達4.1%,這個增幅更是創下近14年來的最佳表現。這項亮眼的成果背後,蘊含著台灣經濟結構調整與企業獲利能力提升的訊息。

薪資結構全面性成長分析

1.經常性薪資創25年新高成長
在整體勞動報酬的構成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經常性薪資的表現。2024年經常性薪資平均達到55.7萬元,較前年增加1.5萬元,年成長率為2.8%,這個數字創下25年來的歷史紀錄。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過往經常性薪資的年增率通常維持在1%左右的溫和水準,直到2022年開始才提升至約2.7%的較高成長率。去年2.8%的增幅突破,顯示企業在面對人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更願意透過提高基本薪資來留住優秀員工,這種趨勢對於建立穩定的勞動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2.非經常性薪資大幅躍升
除了基本薪資的穩定成長外,包括加班費、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更是表現亮眼。2024年非經常性薪資平均達到17.5萬元,年增1.6萬元,成長幅度高達10.1%,創下近十年來的最高增幅紀錄。

這個現象反映出企業在營運表現良好的情況下,更願意透過豐厚的獎金制度來激勵員工並分享營運成果,推出各種績效獎金制度,讓員工能夠直接受惠於公司的營運成長。

勞動報酬結構深度解析

1.薪資與非薪資報酬配置
在勞動報酬的整體架構中,薪資報酬占了絕大部分,達到73.2萬元,年增3.1萬元,成長率為4.4%。這個數字包含了前述的經常性薪資55.7萬元以及非經常性薪資17.5萬元,兩者合計構成了勞工收入的主要來源。

相對而言,非薪資報酬部分為11.9萬元,年增2.3%,雖然增幅相對溫和,但仍顯示企業在員工福利投資上的持續努力。非薪資報酬包含雇主負擔的各項保險費用、退休金提撥、職工福利金等項目,這些看似間接的給付,實際上對員工的長期保障具有重要價值。

2.報酬結構比重變化趨勢
從報酬結構的比重分析來看,經常性薪資占總報酬的65.5%,仍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非經常性薪資占比20.5%,與2022年並列歷年最高紀錄,較前年上升1.1個百分點;非薪資報酬則占14.0%,因勞保費率未調整而較前年下降0.2個百分點。

非經常性薪資占比的提升,顯示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績效導向的薪酬制度設計。這種變化雖然能夠更直接地反映員工的工作表現與公司營運狀況的連結,但也意味著勞工收入在經濟景氣變化的情況下可能面臨更大的波動性。

產業別薪酬差異分析

1.高薪產業表現突出
從各行業的表現來看,產業間的薪酬差異依然顯著。金融及保險業以平均每人勞動報酬148萬7,728元穩居榜首,年成長率更高達8.5%,顯示這個行業在去年的優異表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行業的非經常性薪資高達45萬2,556元,占總報酬的相當比重,反映出金融業績效導向薪酬制度的特色。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137萬8,424元位居第二,這個傳統上被視為穩定但成長有限的產業,在能源轉型的趨勢下展現出新的活力。第三名的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平均勞動報酬達115萬2,760元,顯示數位經濟產業持續受到市場青睞。

2.低薪產業面臨挑戰
然而,在整體薪酬水準提升的同時,產業間的M型化現象也更加明顯。教育業的平均勞動報酬僅有49萬元,與高薪產業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支援服務業的56.6萬元雖然略高於教育業,但仍遠低於整體平均水準。

這種產業間的薪酬落差,不僅反映出不同產業的獲利能力差異,也凸顯了台灣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如何在促進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能提升傳統服務業的薪資水準,將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深思的重要議題。

經濟環境因素影響

隨著產業升級和數位轉型的加速推進,企業對於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而優秀人才的相對稀缺性也推升了整體薪資水準。特別是在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價值產業,企業為了吸引和留住關鍵人才,往往願意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酬套件。

未來展望與政策思考
這次統計數據所呈現的正面發展趨勢,為台灣勞動市場注入了樂觀的氣息。然而,在慶祝整體薪資水準提升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產業間薪酬差距擴大的現象,以及非經常性薪資比重提高可能帶來的收入波動風險。

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在維持經濟成長動能的同時,也能促進薪資成長的普及性和穩定性,將是未來需要持續關注的重要課題。這不僅涉及產業政策的調整,也關係到教育培訓體系的完善,以及勞動法規的適度調整。

總體而言,2024年的勞動報酬統計結果為台灣經濟發展描繪出積極正面的圖景,但如何讓這種成長趨勢更加持久和均衡,仍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管理者必讀:擺脫執行者迷思,重新定義領導節奏

管理者必讀:擺脫執行者迷思,重新定義領導節奏

當管理者困在從「明星員工」轉型為「優秀領導者」的過程中時,整個組織都會受到拖累。帶不動組織這類問題的癥結,很可能出在主管自己身上。如果運用《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進行自我檢視,在「交辦授權」單元中,有三項主管常見錯誤…

最低工資連漲十年的矛盾現象:中低薪族群陷入更深困境

最低工資連漲十年的矛盾現象:中低薪族群陷入更深困境

台灣即將迎來最低工資連續第十年調漲,這項政策原本被視為保障基層勞工權益的重要措施,然而現實數據卻揭露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現象:低薪族群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持續增加的趨勢。這個看似矛盾的結果,凸顯出台灣薪資結構面臨的深層問題。…

薪資調漲困境:8成4勞工今年加薪落空 企業調薪意願持續走低

薪資調漲困境:8成4勞工今年加薪落空 企業調薪意願持續走低

在全球貿易戰火持續延燒的經濟背景下,台灣勞動市場面臨不少薪資調整挑戰。隨著企業對第四季景氣展望連續三個季度呈現下滑趨勢,勞工的加薪期待與企業的實際行動之間出現了明顯的落差,這個現象反映了當前經濟環境的嚴峻性,也突顯了勞資雙方在薪資議題上的認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