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主管是離職主因之一?三大離職警訊要注意

2025/11/14

分享:

難以共事的職場困境:看不見的組織危機

在當代的組織環境中,帶領團隊已經成為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遠距工作的普及、管理範圍的持續擴大,以及快速變動的工作節奏,都讓主管與團隊成員之間的實際接觸與深度了解變得日益困難。

更棘手的是,即使主管察覺到團隊中有人變得難以共事,他們往往還是會猶豫不決地說:「嗯,我不會說這個人真的很難搞,可是……」這種欲言又止的態度,反映出一個普遍存在的管理困境——主管確實察覺到問題,但出於合理的考量,他們不願輕易將同事貼上「難搞」的標籤。

另一方面,那些正在變得難以共事的員工,同樣面臨著難以啟齒的困境。對多數人來說,坦承自己正處於職場困境中,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我們無法預測當向同事表達自己正在掙扎時,會得到什麼樣的回應,也會擔心這麼做可能影響職涯發展。況且當事人往往很難清楚看見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扭轉局勢。因此,除非「維持現狀所帶來的痛苦」已經超過「嘗試改變的痛苦」,否則人們通常不會主動採取行動。

根據蓋洛普(Gallup)2008年針對美國超過100萬名員工進行的調查,人們離職的首要原因是糟糕的老闆或直屬主管;在自願離職的員工中,高達75%是因為他們的主管才選擇離開。這個驚人的數字凸顯出職場人際關係的品質,對組織人才留任的關鍵影響力。

以下將深入探討三個可能被忽略的離職警訊,協助你辨識問題是否已經悄然浮現。

警訊一:挫折、受阻與身心俱疲的惡性循環

1.持續性的挫折感是最常見的徵兆之一。你可能會注意到,每次和這個人結束互動後,都覺得自己像是受到一番重擊。雖然不是真的進行肢體衝突,但你總覺得在面對這個人時,必須不斷據理力爭,彷彿隨時都在進行某種角力。

他們的表達方式往往缺乏委婉,幾乎每句話都帶著強勢的衝擊力,結果你覺得自己莫名其妙就遭受了對方言語上的「攻擊」,感覺無論如何都無法達到他們的嚴苛標準。即便你認為彼此的意見一致,或至少是朝著相同目標努力,與這個人的互動仍然讓你感到極度挫折。

2.工作進展受阻則是另一種常見的困境。有些人總能找到看似合理的理由,篤定地認為你的每個想法、計畫或目標無法實現。對這類人來說,總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優先處理,或是你又忽略了什麼細節、沒考慮到的連鎖反應,甚至可能違反某些規定。與這類人共事的經驗,往往讓你覺得舉步維艱,難以取得實質進展。

3.至於身心俱疲的狀態,則可能源自於那些行動力與精力遠遠超乎常人的同事。他們的高度投入往往能激發極高的忠誠度與熱情,然而,無論是與他們共事、管理他們,甚至只是試圖跟上他們的步調,都可能帶來巨大的身心負擔。

如果你覺得自己經常因為某位同事而感到挫折、受阻或身心俱疲,這些都是重要的徵兆,意味著他們也許已陷入在職場上變得難以共事的困境——而且可能正需要適時的協助與介入。

 

警訊二:無法忽視的大量離職潮

當企業內部某個部門或團隊開始出現年輕員工、資深同事,甚至客戶大量出走的現象時,這往往是組織內部存在難以共事人物的最明顯徵兆。這些離開的人才,都是企業曾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招聘並栽培的重要資產,而他們的離開不僅造成組織的人力缺口,更可能直接轉而投向競爭對手的懷抱,對企業造成雙重打擊。

一位客戶曾分享他們公司的真實案例。由於一兩位特定人士的影響,這家專業服務公司正以緩慢但令人擔憂的速度失去年輕合夥人。在初次會議中,他們解釋說,失去一位初級合夥人對公司造成的直接損失可能高達10萬英鎊;這還只是在找到替代人選之前,因為失去該合夥人而損失的費用收入,尚未包括實際替換該職位所需的招聘、培訓等成本。

根據一些研究顯示,針對高學歷的主管職位,替換成本可能高達該職位年薪的兩倍。如果流失的是專業人員,甚至還帶著自己的客戶群一起離開,那麼對受影響的企業來說,整體損失就更加難以估量了。

「員工加入的是公司,卻因為主管而離職」這句話,精準地道出了主管對人員去留的關鍵影響力。離職面談原本應該為公司老闆與資深主管提供機會,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所在。

然而,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研究顯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離職面談,真正促成企業政策的調整或有效的改善措施。這表示許多公司即使明知問題所在,卻仍未採取實質行動;也有很多企業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有效介入,來應對難以共事的同事,結果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因此,當你的公司或部門開始出現「離職潮」時,應該將其視為一個重要的警訊,意識到組織內部可能出現了嚴重問題,並且需要立即展開深入調查,找出真正的原因所在。

警訊三:沉默的代價與改變的契機

第三個警訊往往最難被察覺,那就是組織內部的集體沉默。當員工發現表達意見或尋求協助可能帶來負面後果時,他們會選擇保持沉默,默默承受職場困境帶來的壓力。這種沉默文化不僅讓問題難以被發現,更可能在組織內部累積成更大的危機。

許多員工之所以選擇沉默,是因為他們擔心一旦坦承自己正在掙扎,可能會被貼上「能力不足」或「無法適應」的標籤,進而影響職涯發展。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任何顯示弱點的行為都可能被視為劣勢。然而,這種集體沉默的代價是高昂的——個人承受著持續增加的壓力與痛苦,組織則失去了及早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機會。

 

改變往往需要勇氣,但更需要組織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員工願意表達真實的感受與困境。主管與組織領導者需要主動關注團隊成員的狀態,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並且在發現問題時,以支持而非指責的態度提供協助。

職場人際關係的品質,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體驗與組織的整體績效。當你察覺到上述任何一個警訊時,不要選擇視而不見,而應該將其視為一個改善的契機。

無論你是主管、同事,或是正在經歷這些困境的當事人,及早正視問題、尋求協助,才能避免小問題演變成無法挽回的組織危機。記住,75%的員工因主管而離職——這個數字提醒我們,建立健康的職場關係,不僅是個人的責任,更是組織永續發展的關鍵。

《 文章參考:2025-11-5  75%離職原因是主管!上班讓你身心俱疲?3個離職警訊 |商周 》

內容引用自九型難搞同事使用說明書

作者: 尼克・羅賓森(Nick Robinson)
譯者: 林幼嵐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5/10/21

熱門文章

【系統比較】飛騰雲端系統:智能解決出勤異常與勞動法規挑戰

HR系統比較 分享:員工出勤異常是許多公司常見的問題,常見情況包括遲到、早退、未打卡,或非工作日出勤但無加班記錄等。人資部門在每月出勤和薪資結算前,最困擾的就是需要處理補卡、補加班和請假申請等作業。如果缺乏適當的管理系統,這些繁瑣問題容易導致人資花費大量時間手動核對和調整,甚至影響薪資計算的準確性。  ...

【系統比較】打卡新時代:飛騰雲端讓你不再為考勤困擾

HR系統比較 分享:打卡控管不僅影響到公司的管理效率,還會影響員工的工作體驗。飛騰雲端作為HR系統廠商的領導品牌,提供多樣化且靈活的打卡解決方案,全面滿足企業需求。 對於打卡,企業普遍會遇到哪些狀況? 設備無法串接系統:打卡設備如果無法有效串接,會導致數據無法自動更新和同步。 代打卡問題:員工請同事代為打卡,使企業無法了解員工的實際出勤情況,影響考勤管理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異地打卡需求:對於經常出差或在外辦公的員工,企業需要提供方便的異地打卡方式,以確保能夠準確記錄這些員工的出勤情況。...

【系統比較】飛騰雲端靈活參數 協助企業多元排班管理

HR系統比較 分享:面對複雜的勞動法規,企業需要應對變形工時、國定假日安排、跨點考勤管理等多方面挑戰。飛騰雲端HRM系統,具備靈活的參數,可針對眾多排班需求,展現強大的支援能力,以下將詳細比較飛騰雲端與他牌人資系統在各項排班管理功能上的差異,讓您更了解飛騰雲端如何滿足企業複雜排班需求。  企業在排班方面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變形工時須符合法規要求:不同的行業類別有各自法規要求,需要嚴格遵守,否則會面臨法律風險。 排班間隔時間:對於如何確保每位員工的工作負荷合理,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法規有規定輪班間隔時間。...

靈活、安全、高效率:飛騰雲端系統的優勢解析

HR系統比較 分享:Designed by Freepik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必須妥善利用人力和數位資產,選擇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HRM)系統變得至關重要。然而,選擇合適的HRM系統並非易事,導入系統伴隨著諸多困擾,如:基本資料需要重新導入、重新適應新系統作業流程等。這些問題不僅耗時耗力,還可能影響企業的日常營運效率。   企業導入HRM系統常見困境: 需求評估不足:許多企業未能準確評估自身需求,選擇不適合的HRM系統,導致耗費大量資金和時間成本。...

人資系統怎麼選?最新雲端HR系統評比與推薦

HR系統比較 分享:人資系統怎麼選?最新雲端HR系統評比與推薦,本篇文章從功能性、使用便利性、價格與客戶評價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提供一個全面且客觀的台灣雲端人資系統推薦比較表,幫助企業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解決方案。在數位化與全球化的浪潮下,企業選擇將人資管理系統搬上雲端,可以簡化繁瑣流程、提高數據安全性,並實現跨地區、多部門的協同管理。透過本篇文章,我們希望能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各雲端人資系統的特點與差異,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雲端人資系統。 【人資系統的功能面比較】...

最新文章

入職90天內的雙向審核:Z世代重新定義試用期

入職90天內的雙向審核:Z世代重新定義試用期

當Z世代陸續進入職場,一個顯著的變化正在發生:傳統的「試用期」概念正逐漸轉型為「互相觀察期」。這段「職場前90天」不再只是雇主單方面評估新人的階段,而是演變成勞資雙方共同評估合作可能性與文化契合度的關鍵時期。你在試用我的能力,我也在試用這間公司合不合預期。…

強化保障:勞動部修正契約範本防堵求職詐騙與不當扣薪

強化保障:勞動部修正契約範本防堵求職詐騙與不當扣薪

勞動部於今年11月7日正式修正發布「部分時間工作勞工勞動契約參考範本。此次修正重點聚焦在雇主逕自扣除工資、不當要求勞工負擔制服費用、違法簽訂定期契約,以及近年日益猖獗的求職詐騙等問題,透過增修相應的勞動契約條款,全面性地強化部分工時勞工的權益保障。…

時薪VS.月薪的抉擇:新世代彈性工作模式盛行

時薪VS.月薪的抉擇:新世代彈性工作模式盛行

隨著2026年基本工資調整方案的確定,時薪工作的收入優勢將更加明顯,在相同工作時數的前提下,時薪制勞工可領取34,496元,而月薪制僅有29,500元,兩者相差將近5,000元。這個顯著的薪資差距,正在重新定義台灣年輕世代對於工作的想像與選擇。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爭議:起徵門檻與社會公平的平衡之道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爭議:起徵門檻與社會公平的平衡之道

健保補充保費制度的改革規劃近日在社會上引發廣泛討論與爭議,促使行政院在前晚緊急指示相關單位暫緩推動。這項攸關全民荷包的政策調整,原本試圖透過年度總額結算的方式,重新檢視補充保費的徵收機制,卻因起徵門檻設定過低而遭受各界質疑,最終不得不回到討論桌前重新審視。…

台灣高工時問題與「週休三日」的可能性

台灣高工時問題與「週休三日」的可能性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勞工的年總工時達到2030.4小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僅次於秘魯、墨西哥的2263小時,以及哥斯大黎加的2149小時,名列第四。這項統計數據不僅反映出台灣勞工長期面臨的工作壓力,更突顯了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