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安靜度假:職場新現象引發對工作文化的反思
近期一項由美國哈里斯民意調查公司進行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新興的職場現象——”安靜度假”。這種行為指的是員工在未正式請假的情況下,實質上進行休假活動。調查顯示,平均有28%的美國在職成年人曾有過這種行為,其中千禧世代(28-43歲)的比例更高,達到37%。”安靜度假”的形式多樣,可能包括在遠程工作時秘密旅行,或是通過巧妙安排訊息發送時間來營造工作中的假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反映了當前職場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
提升會議效率:6種類型會議助力團隊協作
在現代職場中,會議是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但經常被人詬病浪費時間和資源。為了提高會議效率,專家提出了6種主要會議類型的概念,旨在幫助團隊更有效地組織和進行會議。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與會者更清楚會議的目的,還能顯著提升團隊協作效率。這6種會議類型分別是:決策會議、規劃會議、頭腦風暴會議、團隊建設會議、檢討會議和資訊分享會議。每種會議類型都有其特定的目標和功能…
人工智慧浪潮襲來:職場革命正在進行中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台灣職場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根據Yes123求職網最新發布的調查結果,近五成企業正考慮引入自動化或AI技術來優化生產流程或提升服務品質,這一比例較去年的42%有顯著增長,反映出AI在職場中的應用正加速普及。調查顯示,企業對具備AI相關技能的人才需求殷切,願意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資待遇…
最低工資調整在即 專家呼籲全面提升薪資水平
隨著第三季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即將召開,勞工薪資議題再度成為社會焦點。根據經濟指標預測,明年最低工資有望突破新台幣28,000元大關,延續過去八年的調漲趨勢。然而,人力資源專家指出,單純提高基本工資可能無法全面解決國內薪資停滯的問題,並呼籲政府採取更全面的措施來改善整體薪資結構。回顧過去八年,台灣基本工資已從20,008元逐步調升至今年的27,470元…
職場中傾聽的藝術:解鎖有效溝通的三把鑰匙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人,他們的話語總是特別暖心,總能精準地回應他人的需求。這些人的秘訣是什麼?答案就在於他們掌握了傾聽的藝術。傾聽不僅僅是聽到對方說的話,更重要的是要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一個優秀的傾聽者能夠從對話中聽出三種關鍵需求:感受需求、外顯需求和痛點需求。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三種需求,以及如何通過傾聽來識別它們。感受需求:建立共鳴的橋樑…
災保法上路2年 職業病鑑定效率提升逾4成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下稱災保法)施行後,勞動部已布建17家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與87家網絡醫院,就近提供勞工職業傷病診治及復工協助等服務。經統計111年至112年底,由專責醫院所開立的職業病診斷書,通過勞工保險局職業病核定之比率高達93.1%;而專責醫院所開立的職業病診斷已占該局職業病給付比率約72%。另職業病鑑定制度經優化後,鑑定時程已縮減達200日以上,整體鑑定效率大幅提升40%以上…
勞基法實施40年,勞動部舉辦研討會,各界探討工時彈性是否應放寬
勞動基準法實施40週年之際,勞動部於18日舉行研討會,邀集學者專家及勞資代表,共同探討因應時代變遷所需的修法方向。會議聚焦於工時彈性化、休假制度等議題,以應對少子化、高齡化及勞動力短缺等社會挑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陳建文指出,在當前勞動力日益短缺的情況下,如何協助勞工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成為提供充足健康勞動力的關鍵…
勞動部:最低工資調幅由審議會決定 盼往調升方向前進
關於媒體對於「最低工資諮詢會」及研究小組調整建議的報導,勞動部表示,勞動部訂於6月26日(並非20日)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暨諮詢會聯席會議,主要就當前社會經濟情勢以及研究小組4月份完成的影響報告,讓委員進行意見交流;這份報告完全沒有任何調幅建議方案,最低工資之擬定,仍待第3季的審議會全體委員決定。勞動部進一步說明…
換工作前務必注意 離職勞動權益全攻略
對上班族而言,職場轉換是正常的事,但在準備跳槽之前,了解相關的勞動權益與注意事項實為當務之急。一旦疏忽了解,可能會延誤新工作的接替時程,甚至遭受權益的損失。以下就讓我們一探勞工於離職前應該注意的重點:一、 離職預告期不可忽視 根據勞基法規定,不定期契約的勞工於離職前,必須依年資長短給予雇主一定的預告期,時間從10天至30天不等。所謂預告期中包括例假日、國定假日及特休假…